先秦时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为何汉朝开始称“胡”?
先秦时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为何汉朝开始称“胡”?
先秦和汉朝的时候,北方少数民族经常骚扰中原王朝。先秦的时候,中原王朝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为啥汉朝开始后,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呢?
周朝人自称华夏,以中原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
那么,“狄”是什么意思呢?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断定,是由“远”与“剔除”的含义,“后乃引申之为驱除之于远方之义”。关于狄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在商朝西北方有一个与轩辕黄帝联姻的氏族−大隗氏,统治阶级称那里是鬼方。因为比较远,人们称那里是狄人。
与鬼方同样被称为狄的还有很多部落,北方的非诸夏人都被称为狄,所以又有白狄,长狄,还有周王族同族的姬姓之狄。到了秦汉以后,匈奴这些和鬼方人毫无关系的人也被称为狄人。
当时,狄人的生活条件很差,非常项目中原王朝丰厚的物质,所以经常出兵侵扰中原王朝,所以双方经常打仗。
应该说,北狄是战国末年及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但是在北狄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并且非常强大, 这个族名逐步取代了北狄这个称谓。
这个少数民族就是胡人。胡人也是一个统称,内部有很多部落,不过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胡子,这也是胡人的来历。在胡人部落中,尤其是以匈奴部落最为强大。
“胡人”的说法出现很早,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既有胡服,那么穿胡服的定是胡人了。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句子。
在现在人的理解中,胡人泛指不开化的少数民族,暗含轻视。其实,“胡”原本是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自称。在《汉书·匈奴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可以说,胡是匈奴王的自称。
在胡人中,匈奴是最强大,在匈奴的东部,还有一只胡人,历史上称为东胡。根据史料记载,东胡族系包括东胡、乌桓、鲜卑以及由鲜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此外还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汉朝大军赶走匈奴后,东胡系各个部落开始强大起来,还曾多次建立中原王朝。
当胡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后,胡人便取代了狄人,成为公众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