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非简介 余非有哪些功绩
余非简介 余非有哪些功绩
二野司令部军政处处长余非任处长,政治部组织部科长夏屏西任政治委员。航空处机关最初编行政、人事、材料、通信、机务、飞行等6个科和机要、总务两个股,后改为参谋处、政治部和后勤处
余非将军(1912―2001),又名余辉、余镜波。湖南省平江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余非少将照片
余非将军简介原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大军区副职待遇)。
余非同志是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宣传员,师政治部组织干事、青年科科长,团宣传队长、俱乐部主任,红四方面军前总政治部文娱科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治委员,旅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守卫黄河和山西等地的游击战以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副政治委员、处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处长、西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等职。他发扬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和指导部队建设,为加强空军部队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党的七大候补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余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4月25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0岁。余非少将生平经历 余非,1912年8月4日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人。又名余镜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非历任战士、宣传员、红3军团2师政治部组织干事、2师青年科科长、2师11团宣传队队长、俱乐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文娱科科长、红4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二)
抗日战争时期,余非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政治处主任、359旅718团(留守兵团)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1旅供给部政委。参加了守卫黄河和山西等地的游击战以及大生产运动。
(三)
抗战胜利后,余非任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21旅副政委、19旅副政委、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军政处处长。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余非任司令部军政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余非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四)
新中国成立后,余非历任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处长、西南军区空军政委、武汉军区空军政委。
离职休养后,余非享受副大军区职待遇。
余非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准军级、空军),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2001年4月25日,余非在武汉逝世,享年90岁。
余非将军故事 1955年5月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月11日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以四川军区为基础改编为成都军区兼四川省军区。贺炳炎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辖西康(今分 属四川、西藏)军区和四川省各军分区及公安部队等,军区机关驻成都市。7~8月,部分公安部队改编为人民警察,归地方政府公安机关辖制。9月,西康军区随西康省撤销,所属军分区归成都军区建制。1956年2月,沈阳、北京、南京、济南军区等组建的5个预备役训练师调入成都军区。1957年6月,西藏军区干部学校改为成都军区干部学校(1958年6月集体转业,移交四川省政府)。1958年后,相继调入陆军,组建了炮兵、工兵等特种兵部队和军区干部学校。5个预备役训练师一部调出参加农垦,一部撤销。1962年9月,军区干部学校改称军区步兵学校。1966年6月,辖区内公安部队整编为军区部队。1968年12月,西藏军区改为省级军区,归成都军区建制。1969年10月,成立四川省军区,归成都军区建制。11月,撤销军区步兵学校。1974年4月,组建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和军医学校。1975年11月,总后勤部驻重庆办事处归成都军区建制,1976年1月撤销。1978年1月,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改称军区步兵学校,1981年1月改称成都陆军学校。1985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合并整编大军区的命令,成都军区与昆明军区合并为新的成都军区,辖四川、云南、贵州省军区和西藏军区及辖区内的陆军集团军、昆明陆军学校、军医学校、特种兵、预备役部队等。1986年8月,昆明陆军学校改称昆明陆军学院;军医学校改称卫生学校(后改称解放军成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撤销成都陆军学校和原昆明军区军医学校。
成都军区空军的前身,最早可上溯到1950年1月22日在重庆成立的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根据西南军区命令,该处以原重庆市军事接管委员会空军部为基础组建,成员分别来自随18兵团自北线入川的西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航空接管组和随二野由东线进军西南的南京军管会空军部航空接受组。二野司令部军政处处长余非任处长,政治部组织部科长夏屏西任政治委员。航空处机关最初编行政、人事、材料、通信、机务、飞行等6个科和机要、总务两个股,后改为参谋处、政治部和后勤处。 航空处成立后,相继组建了云南、贵州、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西康军区航空站。下设空运队、空军医院、学习大队和重庆白市驿、梁山(今重庆梁平)机场等单位,共有干部战士1200人。西南军区组建最早的飞行部队,是1950年4月在四川新津机场组建的空运队,原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起义上尉飞行教官谢派芬任首任队长,所属飞机包括由华北军区航空处空运队抽调的美制C-46型运输机2架、C-47型运输机1架以及西南军区接收的原国民党空军C-46型运输机4架和随后由华北空运大队调来的C-46型运输机3架合计共9架C-46型运输机(C-47型1架因不适合高空飞行调回归建),主要担负支援陆军第18军、第14军进军康藏的空运空投任务。1950年3月13日,西北军区干部学校和西北军政大学南下入川人员,接收原国民党空军机械学校后,组建西南军区空军机械预科总队。次年3月,改称空军第3预科总队,7月改称第4预科总队。 1950年4月15日,经过4次试航以后,谢派芬、李嘉谊机组驾驶美制C-46型运输机8003号首航康定空投成功。5月7日,王洪智(最后职务为空13师师长)、李嘉谊机组使用加大油量的同一架C-46型运输机试航甘孜成空投功。1950年9月22日,为加强支援地面部队进军西藏、执行空投任务的组织领导工作,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扩编为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受军委空军和西南军区双重领导。陆军第1军1师师长傅传作(后任空军政治委员)任司令员,西南航空处处长余非(后任武空政治委员)任政治委员,西南航空处政委夏屏西(后任广空副政委)任政治部主任。11月,任命陆军18兵团61军181师参谋长欧阳梃(后任武空参谋长)任参谋长。军区空军机关领导设司令部、政治部,后相继成立后勤部、干部管理部和军法处。下辖(含代管)驻川的空军部队团以上单位15个。1950年11月24日,从前苏联订购的36架伊尔-12型高空运输机到货后,以原西南空运队为基础,组建空军高空运输团,向黑樱任团长(《人民空
军史
资料考据》中有提及,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但在担任空13师副师长后,因参与走私等犯罪行为被西南军区逮捕法办(见《中国大剿匪纪实》一书),不过后来得以重返部队,任南空副参谋长)。这是西南军区空军所属的第一个建制航空兵团。 同年11月28日,西南军区空军领导机关由重庆迁至成都。1951年4月,以空军高空运输团为基础,抽调长春第2航校高空运输训练大队空地勤人员和部分运输机,在四川新建组建空军第13师,刘绍堂任师长,向黑樱任副师长,辖第37、第39团,全师共876人,装备苏制伊尔-12型运输机47架。次年,任命陆军师副政治委员吕鸿(后任总参纪委副书记)为师政治委员,并组建第38团。这是西南军区空军所属第一个航空兵师。1951年5月23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空13师调集20架运输机,以广汉机场为基础,向西藏昌都、卡贡地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突击空投,为地面先遣支队同年8月顺利进抵拉萨创造了条件。6月16日,空13师王洪智机组驾驶苏制伊尔-12型运输机飞赴甘孜空投物资取得成功。1952年5月,西南军区空军所属第4航空预科总队改称空军第4航空预科学校。1952年6月7日,空13师37团大队长李向民(后任武空副政委)机组驾驶美制C-46型运输机从四川新津试航西藏太昭空投成功,飞行9小时38分,往返航程2247公里,打开了试航拉萨的空中门户。1952年7月,为配合陆军部队清剿盘踞在川西北黑水地区的国民党残匪傅秉勋部,西南军区空军在四川广汉机场组建基地指挥所,傅传作司令员任指挥员,负责统一指挥参战的混合航空兵团空8师杜-2型轰炸机6架、空9师拉-9型歼击机5架以及空13师运输机。在强大的空中压力和补给支援下,陆军部队迅速平息了叛乱,仅用10天时间便全歼该股残匪。截至1952年11月,西南军区空军部队在康藏高原共开辟空中航线25条,出动飞机1282架次,向康定、甘孜、昌都、太昭等地进藏部队空投各种物资2326吨,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进军西藏的行动。同年12月,为配合西北军区、西北军区陆军部队联合清剿甘肃、青海、四川三省边界地区的
马良
、马元祥匪部,西南军区空军出动空13师伊尔-12型运输机5架,进驻甘肃兰州机场,归西北军区空军指挥。同时,空13师出动运输机,支援西南军区川西北地面剿匪部队作战。至1953年7月,共出动169架次,空投给养弹药343吨、宣传品4吨,空投命中率达99.5%,顺利完成了空投支援任务。1953年6月,西南军区空军空军第1文化速成学校与干部训练大队合编组建西南军区空军军政干部学校(团级),负责培训基层干部,校址驻重庆民航新村。次年9月撤销。1954年5月,根据空军的轮战命令,为使西南军区空军获得实战锻炼机会,由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部抽调人员筹建空军广州指挥所,7月18日在成都组建,西南军区空军司令员傅传作兼任中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和广州指挥所司令员,西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陈浩(后任江西省军区副政委)兼任政治委员,中南空军空18师师长王定烈(后任空军副司令员)任副司令员,西南军区空军参谋长欧阳挺兼任参谋长,空23师政治委员魏国运(后任空军工程部部长)任政治部主任。指挥所成立后随即开赴广州,归中南军区空军司令部领导,番号为中南军区空军广州指挥所。8月5日,与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一起,共同担负保卫广东地区的防空作战、海南护航和掩护专机三项任务。11月20日,正式接替中南军区空军担负防空作战值班任务,负责指挥驻广州的航空兵第18师和驻柳州的航空兵第26师。1954年8月,空13师奉调离开四川,移防至江苏徐淮地区。同月,驻成都的第4航空预科学校改称空军第4航空预备学校。1955年6月,空军广州指挥所机构撤销。1955年7月,中南军区空军领导机关由湖北武汉迁至广东广州,组建广州军区空军领导机关。西南军区空军领导机关由四川成都迁至湖北武汉,与原空军广州指挥所合并,改建为武汉军区空军领导机关。此后10年间,成都军区无空军领导和指挥机关,仅在军区司令部内编制1个航空科,负责四川地区暂不使用的场站和仓库的日常管理工作。1956年3月8日,驻成都的空军第4预备学校改编为第13航校,主要负责培养歼击机地勤机务人员。1956年9月22日,国防部命令,将5月26日在四川新津成立的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航空学校。1957年3月,根据军委空军命令,空军驻成都地区的第13航校、第14航校及452医院等单位,划归兰州军区空军建制领导。1962年8、9月间,军委空军以南京空军高炮528团1营3连为基础,组建了1个8门制85毫米高炮连,同时抽调雷达兵219团4个建制雷达连组成雷达营,进驻西藏,部署在拉萨周围地区,负责要地防空。11月20日,为加强对进藏空军部队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兰空组建拉萨指挥所(师级)。1965年10月19日,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在四川成都成立,部队番号7237部队,直属军委空军建制,受军委空军和成都军区双重领导。首任主任为南空副司令员高厚良(后任军委空军政治委员),首任政委为空降兵15军副政委丁钊。 同月,按空军通知,将原属兰州军区空军领导的驻四川地区的雷达兵第三十九团、彭山场站、成都医院,以及代管的第13航校,移交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1966年4月25日,空军高炮第15师在四川重庆正式成立。该师师部及所属43团由福州军区空军在福建南平负责组建,44团由南京军区空军在安徽滁县组建,于该年2、3月份先后抵达重庆集结,划归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建制领导,该师装备37毫米、57毫米高炮,重点担负重庆钢铁公司、发电厂等重要目标的对空防御任务。 同月,空军第2航空学校开始奉调由吉林长春整体搬迁入川,校部驻夹江,所属训练团(含扩编后)陆续进驻夹江、泸州、宜宾、彭山等机场,主要担负轰炸机及直升机飞行员培训任务。1974年4月,该航校划归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建制领导。1967年5月,驻川的空军第13航空学校改番号为空军第4航空机务学校。1969年8月,该校撤销。1969年1月30日,空军党委电令:西藏军区改为省级军区划归成都军区建制后,为了与大军区的划分相适应,便于指挥领导,经中央军委批准,确定将空军拉萨指挥所及其所属驻西藏空军部队,由兰州军区空军划归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建制。随后,兰空派出杨怀年副参谋长和拉指王德全主任等赴成都,2月27日完成移交。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从1969年3月1日起对空军拉萨指挥所实施指挥。 同月,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在四川西昌组建成指“五.七”干校。1971年3月迁至成都附近简阳县。1979年5月撤销。1969年8月20日,空军歼击航空兵第33师(1960年4月组建)由湖北山坡机场调驻四川重庆,师部率第97、99大队及独立中队进驻大足登云机场,第98大队进驻白市驿机场,划归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建制, 同年9月1日,空军高炮第16师在四川成都成立,辖高炮第46、47、48团,由成指和南京军区空军抽调人员共同组建。1969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解决四川当前若干问题的报告》下达,在成都军区和四川省革委会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及驻川空军部队,派出人员先后参加了对重庆、南充、江津、内江、宜宾、自贡、成都、绵阳、温江、乐山等地的“三支两军”。1970年12月28日,成指所属高炮第15师开赴老挝,执行抗美援老防空作战任务。该师两个建制团以及配属的高炮19师55团2个营、陆军1个高炮团又2个营,组成中国筑路工程队第303支队,至1972年11月25日回国,两年时间共对空作战21次,击落F-4“鬼怪”、T-28、C-47等敌机13架,击伤3架。1971年10月,因受“
林彪
事件”牵连,成指政委丁钊被隔离审查。在1972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发[1972]14号文件中,丁钊与成都军区司令员粱兴初、第二政委陈仁麒、第三政委谢家祥、第一副司令员
温玉成
以及民航总局政委刘锦平一起被点名,文件称其与林彪死党刘沛丰、于新野、刘锦平、王飞、鲁珉等进行过反革命串连,“策划过反革命政变的阴谋活动”。5月,总政群工部副部长张希庸接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委职务。1974年1月,中央军委任命武汉军区空军军训部部长武继元为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此前,成指原主任高厚良已于1973年5月升任空军副政治委员。1974年9月5日,空军地空导弹第13团在成都成立,由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建制领导。1976年4月,空军编制体制调整,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改称空军第8军,部队番号变更为39527部队。成指改为空8军后,原成指主任武继元(后任广空司令员)改任军长,原成指政委张希庸改任军政治委员。1978年1月,张希庸调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军副政委
张翼
(后任空军学院副政委)接任军政治委员职务。 同月,驻成都的高炮第16师撤销,所属第46、48团改编为地空导弹部队,第47团改番号为第45团并划归高炮第15师建制,继续担负成都地区要地防空任务。 1978年11月1日,空军第8军再次改称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武继元任指挥所主任,原空8军副政委郑竹波任指挥所政治委员。指挥所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工程部和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后撤销工程部和检法两院,增设航空工程部。下辖驻川空军航校、航空兵、高炮、导弹、场站、雷达、通信、工程等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