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网

​印巴分治的谈判是怎么回事

点击: 来源:踏青网
摘要:印巴分治的谈判是怎么回事 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度独立法案”(又称“蒙巴顿方案”),法案规定: 英国 人将政权移交给印度人民;同时,按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

印巴分治的谈判是怎么回事

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度独立法案”(又称“蒙巴顿方案”),法案规定:英国人将政权移交给印度人民;同时,按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将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两国都获得自治领的地位。各土邦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可以自行决定加入哪一个国家,也可以选择继续保持同英国的殖民关系,但不能享有自治领的权力。

7月中旬,英国议会批准“蒙巴顿方案”。8月14日与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继宣布独立。这样,原英国统治下的印度,被分割成三部分:主要由穆斯林组成的巴基斯坦,主要由印度教徒组成的印度联邦,数百个王公土邦。英国在印度19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了。

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就进入印度,并很快征服印度,建立起殖民统治。印度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不断高涨,要求摆脱殖民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

从1945年下半年起,印度各地爆发了罢工运动,当年的罢工次数达到850起。1946年,罢工运动风起云涌,全国爆发了1600余次罢工,参加人数近200万。1946年2月,孟买的海军举行起义,2万名士兵参加了起义队伍,他们高呼“打倒英帝国主义”、“胜利属于印度”等口号。在农村,爆发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并建立了政权,没收地主王公的土地。在孟加拉地区,佃农们开展了减租运动。

英国的殖民统治制度摇摇欲坠,英国人将印度描绘成“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海中着了火的船”,时刻都有爆发革命的危险。而英国在战后国力一落千丈,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已经难以驾驭印度局势。英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对策,准备给予印度一定程度的独立。

1946年3月,英国政府派遣内阁成员组成的使团前往印度。使团与印度各政党进行接触,于5月提出一套方案。该方案规定,印度取得自治领的地位,独立后的印度是由各省和土邦组成的联邦,联邦中央政府只有管辖国防、外交和交通的权力,其余权力由各省和土邦政府管辖;召开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制宪会议代表按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三个宗教单位进行选举。但这一方案并没有明确印度独立的时间期限。

同时,印度总督魏菲尔提出印度临时政府组成方案,印度教徒、穆斯林、其他教派在政府中各占40%、40%和20%的席位。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居民有多种宗教信仰,其中以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人数最多。英国统治者为了方便地统治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有意在两个教派之间制造矛盾,使两派教徒经常发生流血冲突。代表印度教徒的国大党和代表伊斯兰教徒的穆斯林联盟,是印度两个最大的政党,两党对印度的未来也存在严重分歧。穆斯林联盟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两个不同的民族,要求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而国大党则主张维护印度的统一。

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对内阁使团的方案和临时政府方案,都不满意。穆斯林联盟表示既不参加临时政府,也不参加制宪会议,将为建立巴基斯坦而斗争。从8月份开始,印度许多地区都发生两派教徒之间的仇杀,在加尔各答、孟买、孟加拉、比哈尔省、联合省等地,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相互残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1946年末到1947年初,印度各地不断爆发罢工浪潮,教派冲突也不断发展,局势日益严峻,英国政府已无法维持正常的秩序。1947年2月20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最迟在1948年6月以前把权力移交到负责的印度人手中。3月22日,蒙巴顿取代魏菲尔担任印度总督。面对印度动荡不安的局势,蒙巴顿主张将移交权力的时间提前到1947年8月,并草拟了印、巴分治的方案。英国政府对他提出的方案作了一些修改,在6月3日予以公布。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在英国的压力下,分别接受了“蒙巴顿方案”。

6月底,在蒙巴顿主持下,开始划分印、巴边界。孟加拉、旁遮普两地是既有印度教徒又有穆斯林居住的地方,根据“蒙巴顿方案”,要在这两处进行投票表决,以决定是否分治。投票过程中,两地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又展开残杀,军队和英国人都加入了屠杀活动,仅旁遮普就有59万多人丧生。投票的结果是孟加拉、旁遮普实施分治,孟加拉西部、旁遮普东部归印度所有。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领成立,伊斯兰领袖真纳担任总督;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蒙巴顿留任总督,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担任总理(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两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载歌载舞,庆祝国家独立。印度圣雄甘地却无比悲伤,没有参加庆祝活动,而是绝食一天。他一向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一致,维护印度统一。1948年1月,甘地被印度教狂热分子杀害。

英国人的分治策略,为印、巴留下许多隐患。在分治过程中,有一二百万人死于教派仇杀,种下了印、巴仇恨的种子,为后来两国发生武装冲突埋下祸根。分治引起大规模的难民迁移,原居住在印度境内的穆斯林、居住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教徒,为避免被仇杀的命运,纷纷逃离家园。双方的难民总数,约有1500万人。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块,两块之间没有陆地相连,最终造成巴基斯坦的分裂(1972年东巴基斯坦独立,成立孟加拉国)。

分治最大的隐患是克什米尔问题。“蒙巴顿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分治后,地理位置在印度境内的土邦都加入了印度。惟有克什米尔土邦(又称“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引起印、巴的长期争端。

克什米尔居民中,近80%是穆斯林,他们愿意加入巴基斯坦;但土邦的王公是印度教徒,想加入印度。印、巴分治之初,王公宣布保持独立。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又是尼赫鲁的故乡,印度坚决反对它加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则认为克什米尔的居民中穆斯林居多,加入巴基斯坦是理所当然的事。

1947年9月,克什米尔蓬奇地区的穆斯林发动起义,组成穆斯林政府,宣布加入巴基斯坦。穆斯林居民纷纷加入起义队伍,巴基斯坦境内的穆斯林也前来援助。王公急忙宣布加入印度,要求印度派兵支持。10月27日,印度军队进入克什米尔,向穆斯林起义军进攻,攻占了不少重镇。巴基斯坦更加积极地支持克什米尔的穆斯林,不久也派军队进入克什米尔。

1948年底,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印巴达成1949年1月1日停火的协议。1949年7月,双方划定永久停火线,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土地,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尔五分之二的土地。

事实上,双方并没有在克什米尔永久停火,冲突一直不断。

相关文章

    ​朗诺政变背景过程简介 朗诺政变结果如何?

    ​朗诺政变背景过程简介 朗诺政变结果如何?

    ​东汉杰出将领王常生平简介 王常是怎么死的

    ​东汉杰出将领王常生平简介 王常是怎么死的

    ​日本历史之大化改新介绍 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日本历史之大化改新介绍 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僖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西汉御史大夫晁错为汉朝做出了什么贡献?

    ​西汉御史大夫晁错为汉朝做出了什么贡献?

    ​波斯帝国的崛起与灭亡历史介绍

    ​波斯帝国的崛起与灭亡历史介绍

    ​柏壁之战爆发的原因背景及结局

    ​柏壁之战爆发的原因背景及结局

    ​曹操究竟盗的是谁的墓,能养活军队三年

    ​曹操究竟盗的是谁的墓,能养活军队三年

    ​南宋词人张孝祥是个怎样的人

    ​南宋词人张孝祥是个怎样的人

    ​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 真相终于揭开

    ​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 真相终于揭开

    ​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为何会被自己守卫打死

    ​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为何会被自己守卫打死

    ​曹操十大经典故事(有关曹操的十个故事)

    ​历史上苻生有多残暴

    ​历史上苻生有多残暴

    ​金圣叹是个什么样的人

    ​金圣叹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