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华:增强说服力,架起连心桥
罗华:增强说服力,架起连心桥
本文转自:人民网-观点频道
人民网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罗华
评论的力量在哪里?很大程度是要通过说服人来凝聚共识,从而引导舆论。评论之要,惟在得人。那么怎么做评论,才能让读者入脑走心产生共鸣?心甘情愿和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呢?
眼要尖。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那么多事,为什么要挑这件事去评而不选那件事?培养新闻的发现力,找准评论角度和落点,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找出这件事背后的普遍意义和典型价值,预判它对于当下社会心理、舆论场或者某个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举个例子,智能电视行业存在连环收费乱象,可能很多人都深受其害。我们根据群众意见写了人民网三评“套娃会员”,指出“套娃会员”本质上是一种变相加价,竭泽而渔,旗帜鲜明地为消费者撑腰。不久前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已部署对电视“套娃”收费现象等问题展开专项整治。
手要快。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讲究效率,评论要输出观点,激浊扬清,或者先声夺人,或者正当其时。这就要求我们落实选题策划要有效率,编校发稿流程要有速度,宣传推广能把握好节点和节奏。2019年人民网评孙小果案,5月28日中午13时许云南省澄清此事的官方通报发布,2小时后,《人民网评:孙小果案官宣回应“人民”呼声,点赞之后还有期待》就及时推出。这个背后是策划先行,当日一早,我们已经分了“今日发布最终结果”“今日发布进展回应舆论”“今日没有官宣,但媒体会不断进行报道”三种情况,分别做好了预案。
心要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一个优秀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对于邪恶的、消极的、堕落的、腐败的、黑暗的、负面的,一听见就愤怒;遇到正义的、积极的、真善美、正能量,不由自主就欣喜,让这种内心的波澜化为文字喷涌而出,这份热,自能温暖人心、予人力量。网上常说,“你若端着,我便无感”,说的就是评论不能高高在上,而要贴近群众,说大白话,讲人情味。如果脱离了受众,何谈弘扬“正能量”、传递“好声音”呢?
脑要清。无论遇到什么事,头脑清明、冷静是第一位的。评论要有批评、有锋芒、有锐度,也要收放自如、以理服人,凝聚共识而避免撕裂舆论。今年5月间,长沙“车位被霸停直接焊死”事件引发争议。针对此,人民网连发三评:《和解胜过“纠结”》《正义感也要有边界》《媒体要帮忙不添乱》。有媒体指出,主流媒体引导舆论、引领受众,就应该这样提高发现、抓取能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的确,除了舆论斗争外,我们日常评论的主题往往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且事实并不是非黑即白,不能为批评而批评,为流量而站队,要尽最大可能去架起连心桥,绘就同心圆。
踔厉奋发新征程,评论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