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林徽因列传
史记 林徽因列传
林徽因
林徽因者,浙江杭州人也,祖籍福建闽县,甲辰年(1904)生。
父长民乐读《诗》,及“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诸句,曰:“此有以名吾女。”遂以徽音名之,又以龃龉姑苏微音者,终称徽因。
徽因祖父孝恂,固清光绪进士,历官金华、湖州。金、湖间夷人先至,经商传教者甚众,由是孝恂既承中学之体,亦能为西学之用也。
少时,父即倾授之书,五岁,从姑母受业启蒙,八岁迁沪,入读虹口小学。当是时,叔父觉民才就戮,举家衔哀,徽因始知人事。
年十二,随父之北平,入培华女中,年十五,始识思成,思成者,梁任公之长子也。居四年,从父游欧洲。
会至伦敦,房东有工建筑者,与徽因善,徽因因得观宫室之美妙者,欲学,父然之。
翌年,归国。
才子徐志摩
甲子(1924)岁,徽因与思成俱涉海,至美利坚,治建筑之学。居四岁,二人结连理,复归国,任教东北大学。
自庚午(1930)至乙酉(1945)间,徽因、思成凡过中国十五省、县百余,观诸处亭台楼榭、塔寺桥阁,制图计二千七百余,皆精细如实。
初,徽因居伦敦时,尝邂逅徐志摩,徐志摩者,嘉兴人,颇善为文,其诗亦美,创新月社,苏杭子弟闻而集从之,遂领一时风骚。
徽因之遇志摩,可谓佳人之逢才子也,其二人每能吟诗作对、互致雅趣,然天妒志摩,辛未(1931)乘机失事,至于粉身碎骨。
当是时,徽因尚在外,奔劳有日,忽闻噩耗至,泣涕不止,哀志摩曰:“呜呼志摩!生而为英,死而为灵。爱我笃厚,我待薄情。相逢未嫁,自是远离。久不见子,猝闻尔死。天命何意?汝欲何之?”
志摩素慕徽因,而徽因既有思成,相爱尤深,始终不乱分寸,独以文友会之,时人皆赞其德行。
徽音尝云:“志摩之爱我者,意念之我也,非真徽因也。”此言或得之。
《梁陈方案》
东夷既走,国共酣战不能决,徽因居清华不出,未尝问世事,唯治学堂投身与力,且盛著文章,以完生平之志。
新国草创,毛公、周公使人谓思成、徽因曰:“抗战、内战以来,将士为国捐躯者众,欲为建碑宣功,以教子孙永世不忘。”思成、徽因会意,及碑成,有司俱称其能。
移时,蜀有盗陵人郭沫若,及义乌人吴晗,皆能谗事主,并为北平新城之谋拟者。晗过计上意,必欲除京城之城牌楼,徽因、思成数谴之,曰:
“京之所以为京者,徒以故宫与城墙也。今足下苟合上意,隳城毁墙,快意几日,则大遗恨于后世也。且数十年后,城市张而人民附,万国来朝,则古迹之寡可觑矣!”
有司终不用徽因、思成之论,次第拆之,或坏之,至于其后,京城城墙毁失殆尽,时人敢怒不敢言。
乙未(1955)岁,西历四月一日,徽因溘然长逝,享年五十有一,葬八宝山公墓。后世瞻仰者常至不绝,盖慕其才高德厚也。
戊戌(2018)冬,京师府衙举迁通州,吾国哗然,思成、徽因之见复嚣。
叔同曰:
吾读徽因之文,每好其言语,欲观其所以成者,于是先至杭州,后至福州,其一为生长之地,其一为祖籍之地,皆文人墨客之乡也。
且适义乌,亦人杰地灵之处,而生吴晗之属,则知人之初善者,其或为恶,盖后天之不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