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二祖慧可的传奇
禅宗二祖慧可的传奇
慧可(公元487~593年),俗姓姬,名光,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慧可自幼志气不凡,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后来接触了佛典,慧可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便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并产生了出家的念头。父母见其志向不可改移,便听许了他的选择。于是,慧可来到洛阳龙门香山永穆寺出家为僧,师从宝静禅师学佛,取法名神光。
出家后,又参悟了8年佛法,40岁时更是受到神人的指示,往南方拜达摩为师,其中拜师这一段又有断臂求法的故事,可以说真的是奇得不能再奇了。
慧可,作为达摩最中意的弟子,最终得到达摩的衣钵,成为禅宗的二祖
(二祖慧可画像)
立雪断臂 拜师一祖达摩
慧可(神光)与初祖达摩的因缘要追溯到当年达摩在建业(今南京)与梁武帝萧衍论佛之时。当年,达摩在建业和慧可会见时,慧可傲气十足,极不谦虚。而当他在神人的点拨之下,识破达摩的祖师身份后,历尽千辛万苦,追随达摩到长江边,并最终想方设法渡过长江,追随达摩到达少林寺。达摩K在嵩山五乳峰上的洞里面壁坐禅,慧可合十侍立其后,精心照料,形影不离。
面对慧可的此番行为,达摩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予理睬,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慧可不但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不断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达摩离开面壁洞,走下五乳峰,回到少林寺料理日常的佛事活动时,慧可亦跟随其后。
时值寒冬,达摩在洞内坐禅,慧可依旧站立在洞外,合十以待。半夜时分,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地压了下来。很快,大雪淹没了慧可的双膝,慧可浑身上下好似披了一条厚厚的雪毯,但是他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雪地里。
第二天一早,达摩开定了,走到洞口一看,慧可似雪人般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顿生怜悯之心,终于开口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慧可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意思是向佛祖求法)。”
达摩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长时间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听了达摩的教诲,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诚意和决心,慧可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随后,慧可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自己鲜血淋漓的左臂,围绕达摩面壁洞转了一圈后,仍侍立于被鲜血染红的雪中。
达摩被慧可的虔诚举动所感动,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于是传衣钵、法器予他,并为其取法名慧可。
安心开悟
慧可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道:“诸佛法印,匪(非)从人得。”
慧可听了很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弟子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把心拿来,我为你安心)。”
慧可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弟子找不到心)。”
达摩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
慧可听了达摩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原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安可安,安与不安,全是妄想。
慧可开悟后,继续留在达摩的身边,时间长达6年之久(亦有9年一说),后遂成为禅宗二祖。
汝传信衣 各有所表
据《祖堂集》 上记录了达摩离开时跟慧可之间的对话,达摩跟慧可说:“真之法, 尽可有矣,汝善守护, 勿令断绝。汝传信衣,各有所表。”
达摩的意思是让慧可把自己的法传下去, 并且说了“各有所表”这么一句话,慧可没能明白“所表”指的是 什么?
于是达摩跟他说了一番话:“内传心印, 以契证心;外受袈裟, 而定宗旨,不错谬故。吾灭度后二百年中,此袈裟不传。法周沙界, 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于后得道还近千万。汝所行道,勿轻未学。此人迥志,便获菩提。初心菩萨,与佛功等”。
达摩在此说出了他所传法的内与外,并且预测出,他圆寂后二百年,这件袈裟就不再流传下去,同时,他预测出了那个时代佛法的流传情形。
在修行方式上,达摩强调“不立文字”,但在实际传法过程中,还是需要有一部经典依据。达摩所传从慧可开始变为了两个系统,一种是“不立文字”,另一种则是《楞伽经》的传承,而修行《楞伽经》的人,也被后世称之为楞伽师。
慧可的禅法,应当属于两者兼而有之吧!因为他在出家前就开始研究义理,他有这样的基础和能力对于《楞伽经》的参悟。
因初祖达摩乃天竺(古印度)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评价说:“慧可大师才是中国禅宗第一人,没有他就没有中国佛教禅宗今天的发展。
请继续关注三祖、四祖、五祖、六祖的传奇
-收藏需謹慎 投資有風險 -
責任編輯: 林育榮
作者/編輯:金 潤
攝 影/圖文設計: 雅利安之
微信公眾號:CHINA-COL
投 稿:【原創】
創作作品免費投稿入選發佈,收藏原創作品一件存檔。
版 權:
獨家編輯發播,歡迎推薦轉載,版權歸屬【中國收藏家在線】。
参考文献版权声明:
[1]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