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特色小镇”案例 - 新型产业布局形态
6个“特色小镇”案例 - 新型产业布局形态
近年来各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涌现出一批精品特色小镇
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也出现了部分特色小镇
概念混淆、内涵不清、主导产业薄弱等问题
什么样的小镇才符合国家规划
才是真正作用于经济有序发展的呢
以下就是6个最新特色小镇案例:
01.
传承书院文化 | 和君教育小镇
设计单位:棕榈设计集团
江西 赣州
和君小镇坐落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白鹅乡的一个山谷中,依山傍水,远离城市,空气纯净,天然宜居。会昌作为客家文化的传承集聚地,为打造传承传统文化和新书院文化的特色小镇做背书。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小镇也成为读书育人、修身养性的圣地。
本案设计充分尊重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出于防洪需要对山上流下的泉水所形成的灌溉水渠进行了保留;同时利用地势高差进行叠石蓄水,形成君子河,汇聚湖泊;并引出一路活水穿街入巷,还原传统客家家户户门前放水冲街的场景,形成三条水系并行的水系景观带。
▲道路系统分析
▲功能布局分析
水系景观带包括以君子河为中心的三条水系:自山谷流下的君子河;为灌溉保留的水渠——野山溪;由君子河引出的冲街溪水。君子河自青山而出,从北往南,穿镇而过,经过一泉,一台,一亭,一湖。泉曰自省泉;台曰克己台;亭曰慎独亭;湖曰宽人湖。
▲君子河
▲宽人湖
溪水通过巷子流经每户宅前,由水闸控制,每日固定时间打开,既富有仪式感又能保证巷道的清洁;四条巷子分别植种梅、兰、竹、菊,遂得名梅溪巷、兰溪巷、竹溪巷、菊溪巷。
▲闲庭锦市平面布局
▲流经家家户户的小溪
▲整体鸟瞰
标志性建筑物同学围屋就从客家传统建筑形式——围屋中汲取设计灵感,还原客家群聚的生活方式,为学术交流提供特色场景,也使文化教育在集中的情境之下、营造浓烈的学术氛围中触发更为热烈的讨论,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育小镇的问世,将教育产业与人才引入,响应了苏区振兴、赣商回赣的时代政策,也为这个闭塞的小山村带来了生机,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02.
根植大地的恋歌 | 峨眉·高桥小镇
景观设计:四川乐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 峨眉
湖光乡舍,巍峨山水,作为高桥小镇最先启动建设的部分,于乡野中表达出自然生长的力量,旅居中心坐落于山水之间,像一所质朴的乡村客厅,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旅人和归巢人。
设计师在对现有的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后,场地从鱼塘、农田、溯溪三大板块出发,重塑一个原生的、自然的“湖+田+溪”的乡村景观格局,将失去活力的空间逐点连接,同时依托产业类型而增加的配套服务点也为村民带来了参与建设与运营的机会。
生硬陈旧的三湾大塘经过景观改造,蓄水成湖,水岸由砖砌改造为草坡花境,湖体采用生态水处理,创建水体生态系统,鱼跃鸢飞,倒映雪山,既自成风景,也满足稻田灌溉水源的标准。
为了呈现出乡野自然优美的一面,乐梵园艺对湖边草坡进行梳理,水岸以自然草坡驳岸和草甸式花境设计乡野花境氛围,采用不同花期的草本花卉覆盖山丘。
那些因为人口流失而荒废的农田重新被利用了起来,将所有农田整合在一起,栽植彩色水稻、优化田埂线条,一个川西林盘的大地景观赫然呈现。
不仅如此,在大地稻禾的建设及运营中,业主方为了实现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场景,将本该修建房屋的建设用地为禾苗让了路,又返聘原住民参与到耕种与收获中,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劳动收益,也期待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村民”来到这里,观光体验,亦或是留下来…
由老旧村舍改造、修旧如旧的“田间本味”餐厅炊烟袅袅,农户在棚下售卖着自种的农产品,一面野趣田园,一面远黛青山,唤醒着村落久违的生机。
几何咖啡坐落于稻田野坡之上,草坡花境、青瓦木椽,像大地上生长出来的建筑。院里,乐梵园艺于微地形之上结合大面积草坪、块石展现着自然与艺术的共融,演绎独特的浪漫色彩。
在原有的高山小溪的基础上,将现状岩石及野性林木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补栽林木,覆绿裸露的地面,梳理溪岸,设计所表达的是一个充满野性的小溪。溯溪游道绕过树群和山体随势赋形,如原生的乡路一般透露着回归乡野的质感。
农业、养殖、餐饮、民宿、匠人等配套产业的引入,让村民和返乡入乡的人有了创业的机会,带领乡村真正走向自主发展的轨道。
村民收获的不仅是财富,更是从心底散发出的文化自信。在峨眉·高桥小镇里,从土地里自发生长的能量,治愈着纷繁世界里的人们。这里不仅吸引旅人的到来,也成为当地村民向往的新职场。
03.
小镇新生命的起点 | 武隆仙女归原小镇乡村振兴
设计单位:纬图设计机构、承构建筑设计
重庆 武隆
归原小镇依托百年古村荆竹村进行开发建设,是一处综合性休闲度假项目。项目场地距离重庆主城区约3小时车程,距离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后坪天坑,以及5A级风景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不超过20分钟车程。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行,这处位于深山之中的古村被世人发掘。
保护
设计对当地特色的地形地貌及植被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仅引入了一些具备观赏功能的景观设施。例如,村庄原有一个很深的小天坑,坑外一面是峭壁,一面是绵延的松林坡地。
设计仅设置了穿越松林的临崖小径和深入坑底的蜿蜒坡道,保留了深坑和悬崖千万年的原始形貌。在另一处茂密松林中,也仅引入了一座材质天然、形态素朴的亭,让人可以停下来安静地感受自然的能量。
修复
为了修复被烟叶种植和大量化肥污染的土壤,设计团队种植了大片花田,并与台湾一家有机农业组织合作,根据土壤特性重新选择了匹配的农作物:油菜花、格桑花等。村庄将通过轮种这些适宜当地环境的作物以改良土壤酸碱性和密度,复育土地,使其达到有机认证的标准,还原最健康的田园状态。
为了减少坡地的水土流失,设计梳理了山丘、林地、沟谷的径流流线,用原来裸露的岩石顺势摆放形成导流,让雨水可以自由而有序的汇集。这些优化过的河床在雨季形成溪流,在旱季则是攀爬嬉戏的天然场地。积蓄收集的水源既可做水景观,也可做灌溉。
改造
为了赋予老旧建筑(尤其是村公所、祠堂等公共建筑)更完备的新功能,设计师对部分宅院进行了改造。其中,小镇接待处的前身就是一座百年老房。设计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修复了石墙、灰瓦、木窗等传统建筑材料,并在其旁新建了以夯土、玻璃、钢构为材料的现代空间,形成新老材料的对话。
以此唤醒时空记忆,保留原有文化价值。此外,设计师还对村公所和老茶馆的原有建筑进行了加固修缮及内部功能的更新,以展现乡创社群的新生活方式。作为小镇标志节点之一的天空餐厅也是由一座天坑旁的老宅改造而成。设计用毛石还原院落,并在缓坡边架起一片木质平台,将人的行为延伸到了崖边。
新建
最后,设计师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了少量建设,以赋予场地新的功能。小镇几个主要的公共空间构筑物——茶亭、书吧、竹亭等,都是运用当地竹材建造而成的。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设计方邀请当地竹艺非遗传承人共同推演结构、探讨建筑技艺,更选用当地的瓦片、木材、干打垒土墙等材料和结构,在回应场地风貌的同时彰显了村庄的文化传统。
村口的茶亭成为了村民集会的“村公社”,面向公众开放的书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为了激活整个村庄,项目总共引入了野奢度假酒店、天坑奇观、探索森林、亲子农场、度假社区等七个版块,希望新功能的植入为场所带来更多活力,成为小镇新生命的起点。
景观设计师在小镇原有的生态本底、文化基底和村民的居住、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叠加土地复育、有机农业、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新图层,展开一幅多维度的景观画卷,吸引新乡村主义者入住,与原住民和谐共融,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增收,带动乡村产业活化、生态活化、文化活化,形成新的社会文明生态,促进永续发展。
04.
地域建筑文化的抽象化传承 | 桠溪慢城小镇
设计单位:BAU
江苏 南京
本项目所打造的南京桠溪慢城小镇将成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的住宿、休闲及商业核心针对当下愈演愈烈的文化大同化、全球化现状,“慢城运动”提出了保护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促进文化多元化、打造地域特色,并鼓励人们追求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该小镇的设计上,设计师并非是打造一个功能单一的主题商业园区,它将是一个集居住、办公及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混合型社区。
项目内五十多栋建筑中,都有着较为灵活的底层功能空间,而上层则可用于安设居住功能,并形成不同的功能组团,其中包括儿童娱乐区、艺术区、手工艺区、生产区、以及会议区等。
为了能够使本项目的建筑在具有多样性的同时而又不失关联元素,设计师在设计上引入了灵活多变的楔形模块化系统,不仅保留了不同体块的灵活尺度空间,也为未来商业发展中不同的潜在需求留有分割变化及渗透余地。
各建筑之间的空间也形成了一个个楔形模块,不但确保了项目内拥有足够的公共空间,也使得街道尺度更为宜人。同时,灵活多变的建筑模块也构建出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广场及街道,以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
05.
诗酒茶田,梦居藏马 | 融创·阿朵小镇
山东 青岛
作为融创中国「小镇系」的开山之作,青岛融创·阿朵小镇是融创中国自主开发研发的首个文旅小镇项目。
通过一田、一茶、一镇、一栖、一文、一街、一颐、一居八大功能分区,绘就阿朵农庄、阿朵小小镇、安麓酒店、图书馆、美术馆、融爱家藏马山颐养社区、小镇配套商街等文旅产业布局,整体构建以隐逸闲居的生活体验为核心,以高端旅居度假为特色,以山水空间营造为亮点的阿朵式归心美好生活。
阿朵花屿
作为中国北方首个民宿集群,占地约720亩的阿朵花屿集合了8大网红民宿品牌。凭借「花间堂」、「乐贝」、「花筑·奢」、「禅驿」一次呈现小镇8种不同的理想生活方式,营造一店一特色的沉浸式居住体验。
阿朵花屿内还配有唐风商街,唐风现代多元融合,在新颖感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强烈的画面感和代入感,着古装、行古礼,极具“身临其境”般互动和娱乐感受,营造“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阿朵花屿是由MAO建筑事务所操刀设计,将禅意与空间之美融为一体,呈现一处空灵悠远的东方“禅境”。为了阿朵花屿的完美亮相,项目团队精益求精,以瑰丽奇幻的盛唐建筑为蓝本,以满足现代人的旅游体验,匠心筑就了一座传承古典和今世为用的古风小镇。
正是传承于国人自古以来对诗意生活的向往,阿朵花屿基于丰富的自然生态禀赋,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阿朵小镇田园、艺术、诗歌和文学的人文底色,构筑起小镇青年的精神高地。
阿朵花街
阿朵花街从高处望去,苍莽葱郁的谷地中,并列两排共计13栋经过大师精研设计、规划的建筑一字排开,赭褐色的坡屋顶与山谷深沉的色调相映,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无缝融合,呈现出一处别致的开放式商业生活街区。
网红建筑群
阿朵花街的尽头,就是以月空·婚礼堂为代表的网红建筑组团。在藏马山深沉的自然背景板上,月空婚礼堂、朵朵飞毯和钻石餐厅一体排列,彼此交映,充满先锋、前卫、纯粹的气质,构建出三位一体的精神地标,阐释着此时此地的“场所精神”,告知远来的客人这里是“阿朵”。
设计师的终极诉求是在宁静的小镇上孕育一个被爱包裹、永恒而安静的空间,打造的是一个内容的容器,一个故事的发生场,由此赋予建筑“场所精神”。网红建筑群成为阿朵小镇当之无愧的精神地标。
06.
岛屿、丛林、小木屋 | 木屋小镇
景观设计:平介设计
江西 九江
项目位于江西九江西南部庐山西海的一座岛屿上,岛屿上有着如成簇成团的丛林。设计师希望呈现的便是漂浮于丛林之上的一簇小木屋。设计包含一座24米高的瞭望塔,一个多功能大厅,以及19个预制森林木屋。
建筑物与岛上繁茂的天然栓皮栎群落间的共融姿态是该方案的原始出发点。总平面的设计与其说是建筑师的决策,不如归功于场地和自然:周边丛生的乔木决定了建筑的边界。
设计师设定了核心空间和边缘扩张的法则,基于原有旧建筑核心区位置落下新建筑的中轴线空间,其余的建筑部分就像在植被的间隙中做一道填空题。
穿梭在天然植被间隙中的木屋建筑群落,较之一板一眼的规则、严谨,在这一追逐丛林野趣的项目中,希望引入更多由下而上的适应性与自发性。设计师甚至不希望这里看起来像一座干净整洁的新建筑,而应该是材料与环境间已经持续数载的一场亲密对话。
项目的特殊定位使设计师对他的明天充满好奇,设计师也为他设想了无数可植入的功能和可以发生的事件:帐篷营地、民宿、无人机障碍赛、热气球、自然教室、瑜伽、户外拓展……空间本身承载了无限的可能。又或是无人问津,随着植物的野蛮生长,逐渐被绿色吞埋,回归一处秘境。
特色小镇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产业布局形态,是规划用地面积一般为几平方公里的微型产业集聚区,既非行政建制镇、也非传统产业园区。特色小镇重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先进要素集聚,具有细分高端的鲜明产业特色、产城人文融合的多元功能特征、集约高效的空间利用特点,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新型发展空间。
本文转载于:民宿设计,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