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网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点击: 来源:踏青网
摘要: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昨天上午,《北京四合院门墩儿艺术展》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开幕。在展览中,一张异形门墩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昨天上午,《北京四合院门墩儿艺术展》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开幕。在展览中,一张异形门墩儿的影像资料引起记者注意。著名文保志愿者曾一智女士生前曾力保这对门墩儿免遭破坏。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北京四合院门墩儿艺术展》中的影像资料,由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董绍鹏先生拍摄(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董绍鹏先生介绍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98年,判断这对门墩儿出自中华民国时期,虽然年代不算久远,但造型比较独特,在北京类似的门墩儿他仅仅发现三对。2014年6月20日,这对罕见的异形门墩儿还曾登上《法制晚报》。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报纸图片中的门墩儿位于崇文区(今东城区)草厂二条22号,并非常见的方墩、抱鼓石、小狮子造型,其造型独具匠心,云纹雕饰浑厚、圆润,蝙蝠、寿桃、长寿结、葡萄籽等浮雕,寓意多福、长寿、多子多孙。

2014年6月19日,距离董绍鹏先生拍摄这对门墩儿过去十六年,著名文保志愿者曾一智女士得知草厂二条22号即将被拆除,她立即联系法制晚报记者,希望能抢救下22号院独特的门墩儿。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2014年6月19日,即将被拆除的草厂二条22号院(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法制晚报记者立即赶到现场,挖沟机已经在院外等候,记者请工人暂缓动工,不要伤及门墩儿。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2014年6月19日,法制晚报记者赶到草厂二条22号时,工人已在院外准备实施拆除(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与此同时,前门大街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也赶到现场,决定对门墩儿实施一地保存。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住在22号院的马桂霞老人,展示拆下的铁门牌(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同时,马桂霞老人请记者为她和相伴多年的门墩儿合影留念(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工人最先拆除画面右侧的门墩儿(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四名工人合力将第一尊门墩儿抬上车(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接下来准备拆除第二尊门墩儿(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由于门墩被水泥砌筑,拆除并不容易(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不到10分钟,这对门墩儿被装上卡车(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装车后的异形门墩儿摆在一起合影(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2014年6月19日,这对异形门墩儿离开了自己的家(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门墩儿的离开,并未引起周围邻居的太多关注(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门墩异地保存的位置,就在草厂二条北侧一处院落内,与原址相距大约300米。这座院落是天街集团的一处办公地(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曾一智生前“救下”的异形门墩儿 亮相古建博物馆

院子里码放着10余件门墩、门板、砖雕等构件(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记者崔毅飞)

《崇文区地名志》记载:草厂二条形成于明朝,过去这里多是会馆,各省市来京办事、应考、求学者多住本地在京的会馆,后都改为居民院落。异形门墩儿所在的草厂二条22号,并非挂牌保护建筑。

成功抢救这对门墩儿后两年有余——2017年2月19日,曾一智女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逝世,享年62岁。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原创作品拒绝任何形式删改,看法新闻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