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网

​五分钟了解《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爆发的战争

点击: 来源:踏青网
摘要:五分钟了解《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爆发的战争 概述 普法战争,在法国称1870年法德战争,在德国称德法战争,是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争夺欧洲大

五分钟了解《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爆发的战争

概述

普法战争,在法国称1870年法德战争,在德国称德法战争,是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终。

1870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密电”,触怒了法国政府。

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

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但普军仍长驱直入。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2月26日,双方在法国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这次战争使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战争背景

俾斯麦

1866年的普奥七星期战争,普鲁士以快而惊人的胜利搅乱了欧洲的均势 。早先,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有支配欧洲大陆之势:虽然法兰西第二帝国内部并不巩固,然而凭着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中不断获得的军事胜利平息了不少内部矛盾,也拉拢了一定的民心。拿破仑三世便竭力想恢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欧陆霸权。然而此时的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正积极使得自己在德意志联邦中扮演重要角色。

德意志帝国之前并不稳定,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多年的会议与交涉不足以联合整个德意志,作为德意志的两大强权之一的普鲁士的宰相,他提出使用战争的方式联合整个德意志,成功取得了德国的统一,所以俾斯麦称为铁血宰相(在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后,另一强权奥地利被踢出德意志帝国后,与匈牙利联合,史称奥匈帝国)

1866年的普奥战争的胜利确定了其在德意志联邦中的领导地位,严重威胁到法国在欧陆的霸权。

法国当局意识到普鲁士的崛起对其地位的威胁,因此国会中的国权主义分子遂提出一积极的对外政策,他们甚至把此政策看成是对国内慷慨让步政策的补偿。拿破仑三世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偿。关于法德两国的关系,其实尚未至战争阶段,普鲁士王国国王威廉一世曾回复法国称德法两国仍应展开会议商讨阿尔萨斯等地的归属

1870年战争的起因是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因为私生活放荡,政局混乱而被推翻,致使王位虚悬。西班牙的内阁会议决定寻找适合的继承者,其中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有远亲关系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似乎有希望成为候选人,消息不幸在1870年6月底走漏,结果大大激怒了法国外长格拉蒙公爵,在当事人本人拒绝后他还威胁威廉一世,要求保证永远不染指西班牙王位,威廉委婉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但蓄意挑起战争的俾斯麦却在电报上刻意添油加醋(即所谓埃姆斯密电),激怒了法国舆论界,正愁找不到出兵借口的号称杜伊勒里宫的狐狸和神秘的斯芬克斯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马上宣战。

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

普法战争形势图

1870年7月19日法国拿破仑三世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于是普法战争爆发

但在此之前的数天法国已经开始动员,很多热衷的法国人支持这场战争,而包含极高比例之职业军人与经验丰富之退役军人的法军一致被认为无人能敌。但由于法军介入太多的殖民战争,使他忽略对付这个欧陆大敌时,应该在动员前先行计划,到7月底才集结于边境8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

拿破仑三世将自己的军队作了3线部署:第1线为主力莱茵军团,辖3个军,配置在法德边境的提翁维尔和比奇之间,开始由法皇亲自指挥,后由巴赞元帅指挥;第2线为2个军,配置在斯特拉斯堡和麦茨,由麦克马洪元帅指挥;第3线为预备队2个军,配置在南锡和夏龙。这本来是一个先发制人的进攻部署,计划集中兵力迅速越过国界,向法兰克福突进,切断南北德意志的联系,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全力击败普鲁士。

但与此同时,普军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计划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力图将法军主力歼灭于普法边境或将其赶到法国北方,继而进攻巴黎。普军动员计划周密,由铁路运输部队,至7月底,已于边境集结3个军团约47万人,火炮1584门。

1870年8月2日,法军以3个师在萨尔布吕肯地区首先向普军发动进攻,但并无有力的作战行动,仅同敌人前卫部队进行一些小规模接触。普军旋于1870年8月4日转入进攻,越过国境。法军在边境地区不利的阵地上迎击普军的进攻,普鲁士王储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第三军团以10倍之众在维桑堡会战击败法军杜埃将军的师(1870年8月4日),法军死伤23%、1870年8月6日两军在沃尔特再战,法军重骑兵发动勇猛的冲锋,但普军卡尔·腓特烈亲王的第二军团有13万,重创麦克马洪元帅的第1军4万人。同日属于巴赞军团的法国弗罗萨尔将军的第2军也在福尔巴克被普军第一军团以压倒的人数优势击退,敞开了进入洛林的大门。

普法战争

战后有一个战役间歇期,由于普军主力也未能充分展开,不能连续进攻,乘胜追击。而法军虽由于战前准备不足,在边境地区会战中打了败仗,但主力并未受到普军的重大打击,损失有限;同时边境的阵地是为进攻而设的,根本不适于防御。在这种态势下,法军主力理应有计划地撤向战区纵深,补充兵员,调整部署,待机与普军决战。

但是,初战失败后立即产生政治影响,埃米勒·奥利维耶垮台,8月10日夏尔·库赞·蒙托邦组阁,此人已经74岁,属于皇后为首的主战派。由皇后摄政的巴黎政府出于维护本身统治的政治需要,一再干预前线指挥员的作战部署,阻止一线部队向战区纵深后撤;而身在前线指挥的法皇竟然也附命巴黎,从而铸成了自吃苦果的大错。本来由法皇指挥的主力莱茵军团,最初已下令向战略腹地夏龙兵营退却,但巴黎政府却认为,如果军队一撤退,首都就要造反,坚持不应后撤。

拿破仑三世

于是,在1870年8月9日,法皇改变了原计划,停止部队撤退,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死守梅斯。

1870年8月12日,疾病缠身的拿破仑三世把莱茵军团的指挥权交给了巴赞元帅。然而巴赞只有匹夫之勇,并无良好的指挥与战略能力,他犹豫不决,时而决心退向夏龙与麦克马洪会合,时而决心在梅斯防御。当最后决定向夏龙撤退时,已丧失时机,普军已逼近。经8月16日的马斯拉图尔之战和8月18日的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战役,两军都表现了难以置信的勇猛,法军炮火十分猛烈,康罗贝尔和格本捉对厮杀,虽然法军成功的击退了普军的攻击,并使得普军第一军团和王军禁卫军损失惨重,但未能打开通往凡尔登的道路,巴赞军团再次退回梅斯要塞,陷入了普军第1、第2军团7个军和3个骑兵师(16万人)合围中。

麦克马洪率军(12万余人、393门火炮,76门“米特拉约兹”机枪)退往夏龙。他原准备诱敌深入,在巴黎城下与普军决战。摄政的欧仁妮皇后和帝国首相八里桥伯爵夏尔·库赞·蒙托邦担心继续退却会在国内引起动荡或革命,皇后认为:“只有皇帝的敌人才会同意他返回巴黎”。

1870年8月22日,由议长劳尔率领一个代表团来到法皇大本营,劝皇帝不要返回巴黎,命令麦克马洪向梅斯进发。接着,巴黎的摄政会议又给皇帝发来电报:“若不支援巴赞,则对于巴黎将发生极恶劣的后果。面临着这个局势,首都能否防御实颇有疑问。”于是皇帝又附命于巴黎。就这样,夏龙军团走上了在色当被歼的绝路。

麦克马洪于1870年8月22日率军从兰斯出发前往梅斯。此时,从柏林传来一则假消息,说除围攻梅斯的部队外,普军决心全部向巴黎挺进。实际上普军第3军团仍在继续追击麦克-马洪军团,并向右实施大胆迂回,协同新编成的第4军团将麦克马洪率领的法军连同拿破仑三世一起围困于色当。

在1870年9月1日至2日,巴赞率领被围在梅斯的法军突围失败,成为代价最高的一次战役,此后法军纪律大坏,与此同时普法两军于色当进行决定性的大战,即色当会战。

9月1日上午,普军占领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成功切断了法军西撤的道路,并从后堵截法军。而在当天中午,普军亦完成了对法军的合围,并以强大的火炮作出攻击。当时下午,在法军数次试图突围失败后,拿破仑三世被逼于下午4时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愿“将他的佩剑交到陛下的手中”。

1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正式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10.4万人,普军只损失了9000多人。法国举国哗然。

普法战争期间,恩格斯在他发表的一系列战争短评中就指出,有三个基本错误导致色当惨败:

“第一,法军在迎击敌人的进攻时所处的阵地,使获胜的普军能够楔入法军分散的各军之间,结果把法军割裂为两支独立的部队,并使它们彼此不能会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战。

第二,巴赞军团在麦茨行动迟疑,结果被紧紧地围困在那里。

第三,援救巴赞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线-,简直是唆使敌人俘虏全部援军。”恩格斯在这里讲的法军所犯的三个基本错误,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错误战略指导外,也和前线的最高指挥官的错误有关。

首先,当法军在边境初战失败决定后撤,而巴黎政府不让主力莱茵河军团后撤时,作为法军右翼部队统帅的麦克马洪理应审时度势,从战争的全局出发,率部向莱茵军团靠拢,以便协同作战。这样,莱茵军团就有可能避免被普军合围。但他却机械地单独退向夏龙,从而给普军提供了一个趁势把整个法军分割成两部分,进而予以各个击破的条件。

其次,退到梅斯的十几万法军,如果不是巴赞和拿破仑三世的因循贻误,也是完全有可能克服巴黎政府的阻挠,在陷入重围之前安全地后撤到夏龙地区的。但他们犹豫不决,仍想在麦茨要塞作毫无希望的固守,结果被普军堵住了退路;被围后,巴赞又消极等待援军,不积极组织突围。对此,恩格斯在他的《战争的危机》的短评中就敏锐地指出:如果巴赞不想把整个法国奉献给入侵者,不想使自己困在一个饥饿很快会迫使他投降的地方作战,他就应立即从麦茨退却。然而他仍在原地未动。

再次,更为直接的是麦克马洪违背作战的基本原则,选择了绕道边境城市色当去解救麦茨的错误行动路线。从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看,对麦克马洪来说,去麦茨的路线,最短、最快、最可靠的是直接穿过普军第3军团。当然,这样做既需要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又需要有战胜强敌的勇气和魄力,但他在这两个方面都缺乏应有的素质,因而也就不得不走上色当被歼的道路。色当这块弹丸之地,北面距离比利时边境只有8公里,西面和西南面又是一条大河——麦士河。会战过程中,10余万法军在普军四面夹击下,最后被挤压到纵深和正面仅三四公里的弧形地带内,既无法实施机动,又难以进行适当的疏开配置。这样,仅普军集中几百门火炮进行炮击所造成的损失,就足以使法军无法支持下去。

第二阶段

在巴黎郊外的普鲁士军队

色当的惨败立即引发连锁反应,1870年9月4日,法国掌握金融经济的大资产阶级趁机于法国国内发动政变,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组成以路易·朱尔·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政府”。至此,德意志民族统一的障碍已消除,但普鲁士当局决心将战争继续下去,派兵向巴黎进军。从此,普鲁士的自卫战争已转变为侵略战争。

对法国来说,普法战争到第二阶段已转变为进步的民族解放战争。人民要求实行普遍武装。国防政府企图与敌人勾结,阻止革命运动继续发展,并已着手同俾斯麦举行秘密谈判,此时慑于人民的压力,虽然拖了很久但被迫采取措施以加强巴黎的防务。德军向法国首都推进时如入无人之境,1870年9月19日即将巴黎团团围困。

1870年9月23日,普军占领图勒,1870年9月27日,斯特拉斯堡守军投降。全靠人民的爱国热情,法国才得以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包括国民自卫军、自由射手和巴黎及其它要塞守军在内共约一百万人,其中巴黎有40万军队),这给普军指挥部带来了极大困难。所有普军被牵制在各要塞,继续围攻梅斯和巴黎。集结于图勒和布尔歇两地的法卢瓦尔集团军准备前去为巴黎解围。

此时,法军莱茵集团军司令巴赞元帅却同敌人进行秘密谈判,这一叛变行为对共和制法国是个打击。

结果,法国最精锐的一个集团军(17万人)在被围梅斯72天后,于1870年10月27日不战而降。

普军将由此而腾出的两个集团军压向法国卢瓦尔集团军和北方集团军,两个集团军均被普军主力部队所击败。

由于巴赞投降,法国政府又无意组织防御和同敌人进行秘密停战谈判,人民饥困交加,巴黎人民遂于10月31日举行起义,但遭到镇压,1870年11月7日,卢瓦尔集团军发起进攻,1870年11月9日,在库尔姆附近击溃敌巴伐利亚第2军,占领奥尔良,但12月4日遭到普军反击,被迫退出奥尔良。

1871年1月,法北方集团军在圣康坦附近失利,东方集团军又在贝尔福附近遭到失败。法国战事每况愈下,处境艰危。

1870年12月27日起,普军使用502门重炮对巴黎实施轰击。巴黎守军被困4个月之久。在此期间,他们利用气球(先后有65个气球载164人飞出巴黎,包括坚决主抗抗战的甘必大)和信鸽与各野战集团军保持联系。

1871年1月22日,巴黎居民再次举行起义。法国政府镇压起义后,同普军指挥部进行了最后的谈判,于1月26日签订关于巴黎投降的条约,1月28日又签订了停战协定。

巴黎要塞大部分炮台连同火炮和弹药移交给了德军,赔款2亿法郎。2月26日,草签凡尔赛和约。在国民议会批准和约草案之前,德国人获得了将军队开进巴黎的权利,这些军队到3月3日和约批准后才撤出巴黎。

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成功,巴黎公社(1871)宣告成立,这个公社一直存在到5月28日。

5月10日,德法两国签订法兰克福和约(1871),确认凡尔赛和约草案的基本条款,但条件更为苛刻,赔款从2亿法郎增加到50亿法郎,还要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的大部分地区。

战争影响

法国

1、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1870年9月4日,当色当战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连同在色当的法国官兵全部作了俘虏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巴黎广大人民群众对拿破仑三世统治的不满,立刻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拥入波旁宫立法团会议厅,要求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共和派议员甘必大在市政厅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建立临时政府,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从此以后,帝制在法国结束,共和逐渐稳固下来。

2、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巴黎公社

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继续长驱直入,占领法国整个东北部,并向巴黎推进。至此,普鲁士所进行的战争已由统一战争演变为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法国的战争。法国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要求普遍武装人民,抵抗普鲁士的侵略,而自称“国防政府”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害怕武装起来的巴黎人民,加快了投降的步伐。梯也尔政府在凡尔赛同德国签订了和约,条约规定:法国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省全部和洛林省一部分,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

在梯也尔政府进行卖国的同时,巴黎无产阶级加强了自己的斗争,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宫,资产阶级政府在巴黎的统治土崩瓦解,巴黎无产阶级取得了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3、影响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

普法战争中,法国对普鲁士签订屈辱和约,法国赔款50亿法郎,加上战争损失,总计资金损失达200亿法郎,致使经济发展资本投入不足;又割让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经济发展所需资源严重缺乏;再加上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使国内市场进一步狭窄。所有这些,极大的延缓了法国经济的发展,使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因铁矿产地的丧失和政局的混乱而明显落后于美、德、英之后。

4、法国的欧洲霸权衰落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使法国失去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形成的西欧和中欧大陆的霸权地位,从而使法国在欧洲霸权地位被德国取代。

5、使法国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法国对德国的优势地位和潜在力量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一直想报战败之仇,但单靠自身力量,是绝对不能战胜德国的,这样法国开始调整与欧洲国家,如英国和俄国的关系,以寻求盟国的支持,共同对付德国。由于出现新的霸主,各国自拿破仑一世起对法的孤立政策也逐步调整。

德国

1、完成统一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打败法国,从而排除了法国对普鲁士统一的干扰。1870年11月,代表北德意志联邦的俾斯麦与南德四国政府缔结联合的和约,南德四国与北德意志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2、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经济发展

普法战争使德国最后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独立的经济体系;德国从法国攫取了五十亿法郎的军事赔款和拥有丰富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容克地主、资产阶级更加醉心于对外侵略扩张,大批军事订货,民众也受战争鼓舞,从而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这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呈现跳跃式发展。

3、德国欧洲霸权地位上升

普法战争中,德国战胜法国,一跃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就改变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欧洲格局,使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上升,成为强大的“中欧帝国”。

4、使德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新的变化

普法战争后,一方面,德国的强大使德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另一方面,在欧洲,德国虽打败了法国,却不能以武力将其消灭,德国以后便以推行孤立法国,防止欧洲大国与法国结盟作为它的外交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