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6种“红胎记”,赶紧转发吧
一图看懂6种“红胎记”,赶紧转发吧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头面、四肢等体表部位,明显影响美观,同时不少病变位于粘膜、肌肉、骨骼和颅内等特殊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功能障碍,部分病变因感染、出血、溃疡、形成高流量性心衰或特殊部位可危及生命。
下面我们用1张图片,将6种类型的血管瘤做以最直观的对比。
图中所示6种类型的血管瘤,是为了针对每一种血管瘤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1)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lH)
是儿童常见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良性肿瘤,一般在出生1~2周出现。
(2)先天性快速消退型血管瘤(Rapidly Involuting Congenital Hemangioma RICH)
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婴幼儿血管瘤自然病程的血管肿瘤,因其出生后表现为快速消退的特征,不推荐积极的药物、手术或其他治疗。
(3)先天性不消退型血管瘤(Non-involuting Congenital Hemangioma NICH)
2001年Enjolras等详尽描述了表现为不消退的先天性血管肿瘤,并将其命名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
(4)丛状血管瘤(Tufted Angioma)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血管增生性疾病,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先天性约占25%,大部分的患儿在1岁以内发病,但也有少数成人发病的报道。
(5)肉芽肿性血管瘤(Pyogenic Granuloma)
又称化脓性肉芽肿,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面的一种息肉状血管瘤,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血管瘤,其为毛细血管瘤。
(6)K-M综合症(Kasabach-Merritt Syndrome KMS)
由Kasabach和Merit于1940年首次报道,为形容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的综合症。婴幼儿血管瘤并不会发展成为K-M综合症,只限于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极少数的丛状血管瘤。
而在2014年国际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依据良恶性程度将血管瘤分为以下类型:
典型症状
大部分的血管瘤部位都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等相对表浅,所以皮肤颜色、形态的改变和皮肤隆起为血管瘤的典型症状之一。
良性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的皮肤改变为充血性斑片样、草莓样班块等形态,与周困正常皮肤边界较清断,常件有皮肤隆起,可有皮肤温度的上升,一般不会引起疼痛;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表现为好发于肢体皮肤的结节,伴有静脉石产生,具有定的诊断意义:
●先天性血管瘤在出生时即存在,可分为快速消退型、不满退型和部分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常为红色斑片暗红或淡蓝色,形状不规则,不高出皮面,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
●丛状血管瘤又称成血管细胞瘤,该病通常大小为2 - 5厘米,常见于婴儿及幼儿,好发于颈及躯干上部,呈界限不清的暗红色斑和斑块、丘疹等:
●上皮样血管瘤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性红色结节,表面光滑,逐渐发展成红色质硬肿物,甚至破溃出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或触痛症状;
●化脓性肉芽肿(又称分叶状毛细血管瘤)是种血管丰 富的皮肤良性肿物,多在外伤后形成,增长快,易出血,难以自行消除,以毛细血管增生并形成小叶状结构为特征的血管瘤,多为单发息肉状,极少数可出现多发性卫星样损害。
交界性或恶性血管瘤
●皮肤损害表现多样。多表现为皮肤黏膜上单发或多发结节或斑块,与周围正常皮肤边界常不清晰,皮损颜色常呈紫色或深红色,可伴有皮肤表面的静脉曲张、皮肤温度升高,并可出现紫赢或瘀斑,常伴有疼痛。
●恶性血管瘤发生转移可也引起不同的症状,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肝、肺、骨、脑转移。远处转移可以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引起转移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肝功能受损、呼吸困难、头最头痛或骨转移部位的疼痛等。
伴随症状
血管瘤可引Kasabach Mor象(Kasabach Monit phonomenon, KMP)其病程凶险,患者往往因凝血功能意乱、败血症以及重要丽官的损害而预后不佳。合川KMP患者一般较少发生严重的出血,但在创伤(包括活检和手术)或伴发感来的情况下,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出血,甚至死亡,
就医
血管瘤的患者常因皮肤颜色改变、皮肤隆超成疼痛就诊于医院,医生将根据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
就诊科室
血管瘤科、普通外科、血管外科、皮肤科、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