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起“塑料雨”这一现象可怕却还是出现了
美国下起“塑料雨”这一现象可怕却还是出现了
美国落基山脉下起塑料雨!90%雨水样本含塑料微粒,这样的报道一出立即成为网络热点,何以让网友对这一现象如此关注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微塑料和每个人的生活与健康都息息相关。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废弃物已经深深地融入到自然界中,下雨原本是自然现象,却因为人类的发明,进而让这一自然现象也掺杂进了人为因素。
据了解,这一现象已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出现。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科罗拉多州不同地点收集的雨水中,包括落基山国家公园的山峰在内,约90%的雨水含有细小的塑料碎片、珠子和塑料纤维。这似乎告诉我们一个可怕的后果,原本在大家心里认为很难降解的各类塑料如今已经开始显现副作用。
大家都知道,作为垃圾的各种塑料除了回收再利用之外,很多塑料会被当成垃圾扔到自然界中,或被投放到垃圾填埋场,只有一部分塑料做到了回收利用。在人们的眼中,这些塑料要么挂在树上乱飞,要么在河水中漂浮着随水而动,不仅看上去眼乱心烦,却因为没有很好的办法处理而一直这样存在着。可是,大家并没有想到这些垃圾的问题不只是看着碍眼这么简单,而是降解成了小颗粒,满世界的跑,这其实是一件比视觉污染更可怕的事情。
随着人类的发展,塑料作为伟大发明被广泛应用于轻功与重工生产中。如今,每个家庭中都缺少不了塑料制品的存在,而且占比也在不断地增加。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塑料在产品生产中有太多的优势,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
在“下塑料雨”的研究中,研究员在显微镜下的雨水中发现,水面上漂浮着各种颜色的塑料微粒。这些塑料来自垃圾以及合成服装的纤维,但他们还不确定塑料是如何进入大气中的。塑料微粒的途径虽然尚不明确,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就是源自于人类的加工生产或垃圾投放等途径。这样的现象说明,人类的存在已经开始改变地球环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只是人类还没有察觉到太多而已。
目前,微塑料已经在人来聚集区和海洋中被发现,包括人和动物的胃中。比利牛斯山脉上上也被证实存在着大量的塑料微粒,虽然人们对于在大气中发现塑料微粒的情况知之甚少,但通过这一途径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并不能被排除。
塑料能够出现在雨水中,那似乎就在告诉我们,微塑料已经融入到我们周边环境的各个角落,因为了解一下雨水形成的过程,我们便可以分析出微塑料存在的情况。“塑料的数量比我们能看到的要多很多。在雨里,在雪里,都有。现在,塑料已经是环境的一部分了。”美国地质调查局首席研究员格雷戈里·韦瑟这样表示。
1872年,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耳就在研究主要由酚和甲醛之间的反应所产生聚集在玻璃器皿底部的棘手的残渣。然而冯·拜耳将目光放在了新的合成涂料上,而非绝缘体上。在他看来,玻璃器皿中这种令人讨厌的不易溶解的黏东西毫无研究价值可言。但贝克兰和其他在刚起步的电力工业中寻求商机的人认为,这个黏糊糊的东西将导致某种伟大的发现,只要掌握的成分比率及热量和压力便能生产出更有效的类似紫胶的东西。最理想的是它能在溶剂里溶解成为绝缘漆,但又能像橡胶那样具有可塑性。
人们在享受塑料带来生活改变的同时,塑料对环境的可见性污染早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在海洋中,大量的塑料袋被排放到这里,致使大面积的海面、海底都被塑料所污染,一些海洋生物因此死亡。一些死去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大量误食的塑料废弃物。
对于塑料垃圾目前还没有更有效地处理方法,微塑料的问题却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话题中,这不能不让人对环境改变的深思。塑料较其它垃圾而言在于它的难降解性,所以很难被自然界消化。如今微塑料的出现说明,塑料会变成另一种形式存在,只是肉眼难见,但危害却变得更可怕。
目前,已有近8万吨塑料垃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水域堆积,形成“大太平洋垃圾带”,科学家称之为“第八大陆”。而据英国《卫报》报道,太平洋上漂浮的垃圾远比之前想象的多得多,这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不断蔓延扩大的垃圾带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比两个法国还大。
2008年6月1日起,超市等将被禁止提供免费的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要求,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这些塑料垃圾会形成数以万亿计的塑料微粒,很容易被浮游生物摄入。最终通过食物链传导,成为人类的食物。这或许就是自食其果的最好案例吧!原创作品,禁止复制粘贴式的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