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歼敌十万,炮中之王—“喀秋莎”火箭炮,令美军闻风丧胆
抗美援朝歼敌十万,炮中之王—“喀秋莎”火箭炮,令美军闻风丧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有一项致胜武器,苏联援助的“喀秋莎”火箭炮,创下了歼敌十万的战绩。
那么,“喀秋莎”火箭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装备?为何能创下如此惊人的战绩?
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在二战中研制的一款车载导轨火箭炮。
在当时,火箭炮虽然不是只有苏联研制成功,但只有苏联的这一款火力最猛,威力最大。
它采用16管联装导轨,搭载16枚口径高达132毫米的火箭弹,射程超过八千米。
一次齐射,所有火箭弹可以在10秒之内全部打出,火力覆盖面积达数平方公里。
同时,由于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射装置就是它的运载车,机动速度快,对战场地形要求低,总是能以敌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出现在战场上,对敌军士气造成巨大打击。
当喀秋莎火箭炮第一次登上朝鲜战场时,被凶猛的炮火完全打懵的美军,甚至向上级汇报,他们遭受了原子弹攻击。
中国的原子弹当时还没有研制出来,苏联倒是有,可也不可能交给志愿军使用。
但这也足以证明了,喀秋莎火箭炮的恐怖威力!
手握如此强大的致胜装备,志愿军具体在哪些战役中使用过喀秋莎火箭炮?
1951年9月,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后洞里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
当前线的战士正与美军在阵地上奋力搏杀时,后方的指挥部却突然命令,全体撤出阵地。
满是不解的前线官兵撤下来后,首长乐呵呵地向同志们解释道:“马上让美军尝尝我们的秘密武器!”
这个秘密武器,正是喀秋莎火箭炮。
志愿军21师203团是首支配属喀秋莎火箭炮的部队,这也是喀秋莎火箭炮在朝鲜战场上的首次亮相。
在203团的操纵下,刚刚占领阵地的美军还没等欢呼庆祝,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380多枚火箭弹便尽数倾泻在阵地上,如同下了一场“火雨”。
如此强劲的火力支援,连我们志愿军自己的战士都吓了一跳。
当战士们发动反击再次冲上阵地时,眼前的景象令他们无比吃惊,美军的尸体遍布四野,空气中弥漫着烟熏的味道,到处都是熊熊的火焰。
这场在之前可能要付出巨大伤亡,花费数天时间才能打赢的反击战,仅仅用一天时间,以微小的代价胜利结束。
1952年上甘岭战役爆发后,志愿军紧急调拨二十架喀秋莎火箭炮参战。
在战役最为关键的拉锯战时期,由于没有制空权,志愿军只能通过地面部队的攻击,来夺取战斗的主动权。
喀秋莎火箭炮就成了的主要致胜法宝。
由于喀秋莎机动性强,志愿军频繁将它部署在各个阵地,使得美军总是无法判断志愿军的进攻方向。
因为每次喀秋莎一出现,凶猛的火力便将美军打蒙,而美军费尽心思调集兵力冲上这块阵地后,却发现阵地上早已没了志愿军的身影。
可他们其他的阵地,却因力量被抽调过来,被志愿军顺利攻占。
如此反复多次,美军精疲力尽,甚至产生了志愿军兵力数倍于己的判断,不然也无法解释志愿军是如何从各个方向皆能发起猛烈的进攻。
哪怕是多年以后,在战役中幸存的美军将领接受采访时,还嘴硬的说,志愿军是靠人海战术打赢的上甘岭战役!
喀秋莎火箭炮在上甘岭战役中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尾声,中美两方都坐上了谈判桌,打算商讨战役如何结束。
可南韩伪政府首脑李承晚,却一门心思的想将战争继续下去。
这倒不是他有多大的勇气,他还是希望在美军的帮助下,他能一统半岛,将他的伪政权扩张到整个朝鲜民族身上。
但美军因为战争中伤亡过大,已经不愿意再进行这场对自己来说“错误的战争”了。
李承晚一盘算,如果他手里的韩军部队能继续跟志愿军打得胶着,根据和美国的盟约,美军也不能轻易撤出战场。
于是,李承晚指示韩军向志愿军继续发起攻击。
为了惩戒李承晚这种故意寻衅的行为,志愿军发动惩戒性质的金城战役。
在这次的战役中,志愿军炮兵部队操控喀秋莎火箭炮60多轮齐射后,打出了近2000吨火箭弹。
韩伪军的4个师全军覆没,5万多人弹指间被歼灭殆尽。
李承晚吓得要和美军共同撤离朝鲜,此后再也不敢提继续作战的要求了。
金城战役是喀秋莎火箭炮在朝鲜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场,这场战役也是整场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了!
喀秋莎火箭炮虽然并非一开始就与志愿军协同作战,但却与英雄们并肩作战到了最后一刻!
在整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歼敌无数,其中炮兵部队发挥了巨大作用,而炮兵歼敌总量的近七成,都来自于喀秋莎火箭炮,共计超十万敌军!
不过,歼敌十万,志愿军难道仅仅靠的是喀秋莎火箭炮自身的威力吗?
当然不是,再好的武器,没有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没有灵活的思想使用,也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威力。
蒋介石接收了美国的大量先进武器,最后还不是成了解放军的“运输大队长”!
在喀秋莎火箭炮刚刚登上朝鲜战场时,对其威力已事先了解过的总司令彭德怀元帅,便作出重要批示。
彭德怀
“所有配备了火箭炮的部队,参加什么战斗,到什么地方作战,必须经过我本人的批准!”
彭总当然不会有任何私心,他是从整场战争的大局考虑的,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远超现有的志愿军炮兵部队,他要在关键战役中打出这张王牌,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前线具体的战斗过程中,喀秋莎火箭炮也被各级指挥员无比重视。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指挥过多次战役的秦基伟上将,后来在回忆录中描述,“我们对这个宝贝疙瘩格外珍惜,平时除了操作员,自己的普通战士都不许接近!”
“后勤干部每次运送给养,都不忘千叮万嘱前线炮兵,火箭炮比它本身重量的黄金还贵,一定要保护好这个‘宝贝’”。
因此,炮兵部队专门为喀秋莎火箭炮设立了具体的使用条例。
每次志愿军使用喀秋莎之前,都要先预设好阵地,把一切都安排好后,再把炮车开过去。每一架火箭炮只打一轮齐射,打完就立刻转移,避免被美军空军袭击。
平时战备状态下,喀秋莎有专门的防空洞安置。
每次部队前往一处战场,哪怕战士们还顶着美军飞机的轰炸暴露在野外,也要优先把喀秋莎开到防空洞中。
苏联援助给我们的装备总量有限,但战场上喀秋莎火箭炮的数量却一直稳定提升,并非是“老大哥”有多阔气,而是志愿军无比珍惜喀秋莎火箭炮,几乎没有被美军摧毁过!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出如此重要作用的喀秋莎火箭炮,究竟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早在一战时期,苏联的前身沙俄就在秘密研制以火箭动力推动的航空武器。
最早的一批设计,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雏形。
但当时沙俄朝不保夕,直到被苏维埃革命者推翻,退出一战时,研制工作都没能顺利完成。
不过,虽然沙俄灭亡了,参与研究的武器设计师们大都还活着,依旧在为新政府苏联提供武器研发工作。
在这些人的多次建议下,苏联中央也开始重视火箭炮的研发。
1921年,苏联专门成立了研发火箭炮的特别设计局,并且安排了数十个国防军事工厂供给原材料,同时令军方配合实验。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1939年,在沃罗涅日工厂中,初型号的火箭炮试制成功。
在苏联军方的测试中,该型火箭炮设计优良,非常适合打击密集敌群、野战工事,和敌方坦克火炮阵地。
1940年,初批次火箭炮成功试产6架,次年,由于苏德关系日渐紧张,在军方强烈要求下,产量激增60架。
苏联国防委员会经过秘密讨论,将定型后的火箭炮军用编号定为BM-13。
1941年6月,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朱可夫、铁木辛哥两位元帅陪同下,参观了BM-13火箭炮的试射表演。
回到莫斯科后,斯大林作出最高指示,所有国防工业向火箭炮生产倾斜,全力生产该项武器。
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后,前线苏军初期一再失利,军方高层便立刻将火箭炮列装部队,组建了当时世界上首支火箭炮连。
由于当时BM-13这个编号尚在保密阶段,苏军战士看到火箭炮的炮架上有一个字母“K”,想到了当时广为流传的歌曲“喀秋莎”,便给这个新武器取了个喀秋莎火箭炮的昵称。
喀秋莎本来也是许多俄罗斯女孩的名字,苏军战士对这款新武器的喜爱,也不亚对心爱的姑娘。
但其实火箭炮炮架上的字母k和喀秋莎没什么关系,因为这个k也是共产国际的首字母。
生产该批火箭炮的工厂,正是苏联的著名国防军事工业项目,“共产国际工厂”。该厂将自己单位的首字母随手漆了上去,此后其他工厂生产的则是不同的字母。
但初次认识的印象过于深刻,喀秋莎这个昵称也颇为动人,BM-13火箭炮从此便被称作喀秋莎火箭炮了。
后来直到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也沿用了这一称谓,喀秋莎甚至成为火箭炮这种武器的代名词。
1941年斯摩棱斯克战役期间,苏军喀秋莎火箭炮连首次参加实战,7辆炮车以极短的时间发射112枚火箭弹,将刚刚被德军攻占的火车站炸成一片废墟,杀伤大量敌军,从此名声大噪!
从1941年的下半年开始,苏联将整体的国家经济改为先军状态,为了对抗德国纳粹,军事工厂生产了大批量的喀秋莎火箭炮,苏军也组建了大规模的火箭炮部队。
在苏德之间的每一次大战役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喀秋莎火箭炮的身影。
列宁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喀秋莎火箭炮帮助苏军赢得了一场又一场反败为胜的战役,无数德国纳粹闻之色变。
二战结束后,德军幸存者每次回忆起来战场上面对喀秋莎火箭炮时的经历,都忍不住向周围人讲,“我看到了地狱!”
曾有一个俘虏回到德国后,对采访他的人说,他是所在部队唯一的生还者,他们整个营级战斗群刚一集结,便受到了苏军喀秋莎火箭炮的攻击。
所有的战友在几分钟之内死去,他自己也陷入了昏迷,醒的时候已经身处苏联战俘营了。
德国纳粹曾经也为喀秋莎火箭炮取过一个外号,“斯大林的管风琴”。
在他们心中,斯大林毫无疑问是一个令其无比畏惧的名字,这种让他们死伤无数的新武器,也只有加上斯大林的前缀,才配的上他们心中无比胆寒的份量。
1958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志愿军将一台在上甘岭战役中大发神威的喀秋莎火箭炮,移交给军事博物馆。
给当时诸多“久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国内人士参观,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无比珍贵的宝物!
时至今日,曾经的名震四方的喀秋莎火箭炮,已经淡出了世界军事舞台,但她的各种改良型号,依旧在各国军中服役,在新时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喀秋莎火箭炮不仅仅是一个威力巨大的武器,也是当年志愿军战士们顽强斗志的象征!
一切敢于威胁我国安全的敌人,都将受到中国军民,如喀秋莎火箭炮发射时般,雷霆万钧的回击!
荣耀和尊崇在时代的变迁中变得晦涩,但曾经志愿军战士坚强刚毅的精神,对来犯之敌的坚定抗争信念,永远都留在我们的心中!
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志愿军的重武器盘点·中国军网
《志愿军勇挫强敌的十大战役》
《红色洪流——二战苏军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