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网

​连江与马祖的“情谊之旅”

点击:176 来源:踏青网
摘要:连江与马祖的“情谊之旅” 望乡亭上,两岸学者眺望马祖列岛。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

连江与马祖的“情谊之旅”

望乡亭上,两岸学者眺望马祖列岛。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的一首《乡愁》,道出了多少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一往情深。

连江黄岐古称里山,马祖古称外山,中间海湾称为马祖澳,两地一水相连,同胞血肉相亲。

多年来,连江深挖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文化资源,与马祖开展了大量的文化交流活动,架起了一座情谊之桥。

据媒体公开报道,连马两地情谊不断深化。

上世纪80年代,两地进入“海上之交”——连江渔船与马祖渔船在海上接触频繁。黄岐渔民林大伯与分离30多年的马祖胞弟在海上相逢,兄弟抱头痛哭。

两岸专家实地察看黄岐对台客运码头。

1983年,连江举行春节慰问马祖乡亲音乐会,建成黄岐影剧院,并向马祖乡亲发出邀请书。

1985年,黄岐动建台胞“望乡亭”,可眺望马祖列岛。

1987年,连江县首座台胞服务大楼——聚圆楼落成开业。

1988年,通过黄岐半岛的民间贸易渠道,马祖居民吃上了连江蔬菜;连江籍马祖同胞首次组团回乡探亲。

1989年,40年来海峡两岸首次同游“神灯”,黄岐渔民与马祖同胞共庆元宵,参与人数达7万人。

1992年,连江籍台商蒋启弼回到故土,建成连江首座电梯大厦,投资福州温泉高尔夫球场。同年,黄岐港设立台轮停泊点,为台胞提供避风、修船以及会亲服务。此后,黄岐港又成为“对台小额贸易点”和“渔工劳务输出点”,是连江县对台开放的窗口。

1993年,旅台乡贤设立连江又溪奖学金,至今累计资助1100多名优秀学子。

1995年,连江县成立妈祖文化研究会,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先后开展妈祖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出版《连江马祖文化》等多部书籍,至今累计吸引近20万人次的海内外同胞来连江交流。

1998年,连江通过广播电台向马祖乡亲拜年,传达合作意愿——在水产开发、捕捞等方面展开合作。同时,连江已做好马祖澳两岸通邮通信准备。黄岐镇预留供与马祖通信的电缆接口,移动通信可覆盖马祖一些岛屿。

2002年开始,连江县闽剧团赴马祖公演,为马祖乡亲带来《甘国宝》等传统闽剧,大获好评。

2008年,海峡两岸开启“通邮、通航、通商”。同年,连江举办马祖澳民俗文化节暨文艺踩街活动,展现马祖澳两岸共同的民俗风情。

2011年开始,马祖澳两岸同放焰火迎新年,成为共有的民俗文化传统节目。

2012年,马祖澳首届民俗歌曲大赛在连江举行,这是63年来马祖澳两岸音乐爱好者首次共聚一堂、共唱乡音。

2015年,连江“黄岐—马祖”航线正式开通,成为两岸最短的客运航线,至今累计输送旅客15万人次。

2016年,连江出台《加快连江环马祖澳旅游区实施方案》,推进20多个旅游建设项目。

2017年8月,首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在连江成功举办,连江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与两岸青创管理总部签订了交流活动合作协议。

2018年6月,第六届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举行,台湾同名村360名乡亲来连江探亲谒祖。同年,连江举办海峡两岸“妈祖大学堂”开课典礼,让妈祖文化成为海峡两岸互动交流、和平交往的重要媒介。

2019年伊始,连马两地交流交往更为热络,已陆续开展连马新春座谈会、海峡两岸庆元宵晚会、连马两地职工技术交流会及鱼丸友谊赛等多场交流活动。

未来,连马两地的合作将越来越好,情谊将越来越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