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网

​唐代著名建筑:凌烟阁

点击:64 来源:踏青网
摘要:唐代著名建筑:凌烟阁 后世许多诗词作品都有该建筑的身影: 南朝宋谢灵运《江妃赋》:“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 唐 骆宾王《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

唐代著名建筑:凌烟阁

后世许多诗词作品都有该建筑的身影:

南朝宋谢灵运《江妃赋》:“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

唐 骆宾王《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虞世南《飞来双白鹤》诗:“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唐 白居易《题酒瓮呈梦得》诗:“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

唐 李明云《雁门行》诗:“别却朱檐妻子泪,肯执玉龙问凌烟。”

唐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 张籍《赠赵将军》会取安西将报国,凌烟阁上大书名。

《水浒传》第五四回:“且教:功名未上凌烟阁,姓字先标聚义厅。”

宋 叶适《晋元帝庙记》:“汉唐陋矣,其殊勋盛烈,亦纪官爵,图形貌,有麒麟、云台、凌烟之目,夸其得意。”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先生豪放,诗狂酒狂,志不在凌烟。”

明 张居正《寄严少师三十韵》:“所希垂不朽,勋业在凌烟。”

明 陆采《明珠记·返旆》:“罢干戈,功写凌烟谁似我,声名千古壮京都。”

清 孔尚任《桃花扇·迎驾》:“不要取笑,日后画在凌烟阁上,倒有些神气的。”

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十场:“不求图画凌烟阁,只为家邦致太平。”

近现代 郁达夫《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三:“儒生无分上凌烟,出水清姿颇自怜。”

这个建筑就是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长安城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后毁于战乱。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因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年迈),在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建凌烟阁,由唐太宗亲题赞词,褚遂良题额,阎立本画像,共绘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像于阁上。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后又有唐肃宗等皇帝在凌烟阁加绘功臣图像。

唐末,伴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凌烟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凌烟阁

唐中宗(李显)为上官仪绣像凌烟阁,追封楚国公。

公元764年十一月(即代宗广德二年),代宗在凌烟阁为郭子仪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此外,马周、褚遂良、娄师德、张九龄、张柬之、李光弼、张巡、许远、南霁云、李晟等人也被后来的皇帝下旨画图像置于凌烟阁。

史料记载

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出平乐之宫,实思贤傅。”

唐 刘肃《大唐新语·褒锡》:“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赵公长孙无忌、河间王孝恭、蔡公杜如晦、郑公魏徵、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绩、胡公秦叔宝等二十四人於凌烟阁,太宗亲为之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画。”

各时期功臣

唐太宗时期: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等二十四人。

唐肃宗时期:仆固怀恩、李光弼、李怀仙、李抱玉、郭英乂、辛云京、侯希逸、田神功、孙志直、白孝德、令狐彰、李宝臣、薛嵩、田承嗣、张献诚、鱼朝恩、程元振、仆固玚、高彦崇、浑日进、李建义、李光逸、杨崇光、李怀光、张如岳、白元光、温儒雅、拓拔澄泌、高晖、卢钦友、成惟良,曹楚玉。

唐代宗时期:郭子仪、李适等八人。

唐德宗时期:褚遂良、李晟、桓彦范、刘幽求、郭子仪、马隧、张万福、李惟简、柏良器、苏定方、郝处俊等二十七人。

唐宣宗时期:李岘、王珪、戴胄、马周、褚遂良、韩瑗、郝处俊、娄师德、王及善、朱敬则、魏知古、陆象先、张九龄、裴寂、刘文静、张柬之、袁恕已、崔玄暐、桓彦范、刘幽求、郭元振、房琯、寺履谦、李嗣业、张巡、许远、卢弈、南霁云、萧华、张镐、李勉、张镒、萧复、柳浑、贾耽、马燧、李憕三十七人。

唐昭宗时期:孙德昭(赐名李继昭)、董从实(赐名李彦弼)、孙承诲等。

(注:以上功臣对应的时期并不是功臣的所处时代,而是功臣被画像表彰的时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