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网

​木柄手榴弹为什么被淘汰,卵形手雷又有何优势?

点击:112 来源:踏青网
摘要:木柄手榴弹为什么被淘汰,卵形手雷又有何优势? 木柄手榴弹为什么会被淘汰? 其实木柄手榴弹纵横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的优点非常突出,一是扔的远,二是落

木柄手榴弹为什么被淘汰,卵形手雷又有何优势?

木柄手榴弹为什么会被淘汰?

其实木柄手榴弹纵横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的优点非常突出,一是扔的远,二是落地后不会滚动,掉哪炸哪特别是在有坡度的地方,三是方便集束使用。

比如说著名的德国M24手榴弹,从1915年到1945年,服役时间长达三十年,两次世界大战出尽了风头,全重610克,一斤多一点,全长36厘米,

德国M1924型木柄手榴弹

那个时候标准的德国士兵形象就是头戴M35钢盔,手持98K, 腰插M24手榴弹。

由于杠杆原理,M24的木柄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投掷力矩,类似于链球,延长了弹体的加速时间,所以在出手时速度更高,当然也就扔得更远。

德国士兵投掷M24手榴弹

抗美援朝的时候算是长柄手榴弹和无柄手榴弹的一个正面交锋,那个时候志愿军使用的是仿M24的51式手榴弹,而美军已经在使用MARKⅡ和M26,这两种都属于卵形手榴弹,

很多人的回忆录都提到,志愿军在压制火力不如美军的情况下,常常通过手榴弹扳回一城,

为什么呢?首先一个是扔得远,普遍比美军远十米以上,MARKⅡ的杀伤半径也就十来米,所以拉锯战的时候经常是志愿军把美军炸得嗷嗷叫,美军还无可奈何,因为射程不够,

美军MK2卵形手雷

美军M26手雷

还有更绝的一点,高地攻防战,志愿军扔上去一炸一个准,因为木柄手榴弹落地后它不会滚,而美军进攻的时候往往扔上去的手雷它就自己滚回来了,这就很尴尬。

最后一点,木柄手榴弹可以很方便的捆成一捆,形成一个威力巨大的集束炸弹,这一点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都有体现,炸碉堡炸坦克什么的,而卵形手榴弹相对而言就没这么方便。

那么吹了这么久木柄手榴弹,为什么它偏偏就被淘汰了呢?因为它的缺点同样突出,

首先就是爆炸破片散布不均匀,木柄方向很容易形成无伤区,这一点卵形手榴弹的同心爆炸是一个巨大优势,

第二是不方便携带,同样的空间同样的装药量,卵形手榴弹能携带更多,而且木柄对战术动作,尤其是翻滚攀爬这些相当不方便,这一点也是卵形手榴弹好很多,

第三,制造工艺更复杂更耗时间,木柄手榴弹的木柄都是空心的,里面要安装拉发雷管和配套的拉弦,而卵形手榴弹使用铸铁外壳,翻板、保险片、拉环等所有部件都非常适合流水线大规模生产,这一点对于手榴弹这种消耗品来说相当重要。

但是,这些都还不是木柄手榴弹被淘汰最关键的原因,最关键的是作战环境变了。

现代手榴弹往往是在短兵相接时被使用,而不是一战二战慢悠悠的从你的战壕扔到我的战壕,甚至我再捡起来给你扔回去,

现代手榴弹需要采用高速、均匀、小破片的杀伤模式,以应对近距离交战的需求,因此,手榴弹的杀伤思路转向了均匀破片的释放,而铸铁材质在形成破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与此同时,手榴弹需要轻便、小巧,便于大量携带,以满足现代战争中快速机动和远程作战的需求,

例如,解放军在70年代末开发了77系列手榴弹,其中就有采用木柄的77-1式手榴弹,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仅仅5年后就转而研究塑包钢珠的全预制破片手雷,

77-1式木柄手榴弹

最典型的就是86年定型列装的82-2塑料壳钢珠手榴弹,这种卵形手雷重量只有260克,包含钢珠1600个,每颗直径3mm,有效杀伤半径6米,临界安全距离30米。

82-2式全塑钢珠手雷

新型手榴弹重量轻,体积小,杀伤效果更为可靠,并且能够实现立姿、跪姿、卧姿多种条件下的投掷,有效杀伤距离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枪挂榴弹发射器的出现,使得步兵在面对几十米以外的敌人时有了更好的选择,枪挂榴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有柄手榴弹,你扔的再远不可能比枪挂榴远吧,

所以有柄手榴弹最大的优势不复存在,而缺点却被无限放大,卵形手榴弹以高效、轻便、灵活的特点逐渐成为主流,牢牢的占据了近距离交战的火力生态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