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雨过天晴,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公园散步的时候,偶尔会看到天边有一座彩色的拱桥连接着天地,非常美丽,这就是“彩虹”。在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女娲用五色石补天,彩虹就是五色石倾泻出来的光芒;西方神话故事中,则将彩虹视为一位女神,是沟通人间与天堂的使者。总之,美丽的彩虹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向往。
那么彩虹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要从阳光的构成说起了。很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阳光是没有任何颜色的,因此彩虹这一美丽的事物让大家困惑不已。
十三世纪时,一位叫做西奥多里克的德国传教士在一个玻璃球壳中装满了水,阳光穿过时,他惊喜地发现出现了彩色的光芒。这是人类首次在实验室中模拟了自然界中的彩虹。但他并不清楚彩虹产生的真正原因,猜测之所以出现彩色光芒,是因为阳光透过不同深度的水以后“蜕变”成为了彩色。
几百年后的1637年,另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笛卡尔通过实验检验了西奥多里克的推测。他发现,阳光透过不同厚度的玻璃,色彩并没有什么变化,从而推翻了西奥多里克的推论。在研究过程中,观察入微的笛卡尔注意到,身边的各种透明的物质对光线具有“弯折”的作用,例如将一支笔插入水中,看起来笔似乎被折断了一般。
随着研究的深入,笛卡尔进一步发现,不同物质对光线弯折的“能力”不同,他将这种弯折光线的“能力”称为“折射率”,并因此发现了著名的折射定律。笛卡尔的研究使得他可以初步的解释彩虹的成因,甚至通过数学计算出了著名的“彩虹角”,即人观看彩虹时的视线与太阳光的夹角。不过由于对阳光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他无法解释彩虹的彩色来源于何处。
直到一位大科学家出现,才使得人们揭开了彩虹的秘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牛顿。牛顿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物理学、数学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当别人称赞他的成就时,他却谦逊地表示:“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从笛卡尔等科学家们的著述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但他没有迷信权威,选择盲目地相信前辈们的推断,而是提出了很多质疑。1666年,牛顿利用在家休假的时间,找来了一块三棱镜(三角形的柱状玻璃),并将一个房间的门窗都封闭起来作为暗室,只在窗户上开了一个小孔,让阳光倾泻进来。他将三棱镜放置在小孔后,立刻在对面的墙上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彩色光带,如彩虹一般,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着。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三棱镜色散实验”,这个实验被誉为最美的科学实验之一。
这一发现让牛顿兴奋不已,但他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停滞不前。他想,既然三棱镜可以将阳光分解为彩色光带,是不是证明阳光就是由彩色光组成的呢?他找来第二块三棱镜放置在彩色光带上,仔细调整三棱镜的位置和角度,发现彩色光带通过第二块三棱镜后,又变成了没有色彩的阳光。
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阳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彩色光混合而成的。借用笛卡尔关于物质“折光能力”的描述,牛顿提出,阳光之所以能够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同一物质对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那么彩虹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正如牛顿发现的那样,水这种透明物质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光能力是不同的。雨过天晴,天空中的还悬挂着许许多多的小水滴,这些水珠对阳光中红色部分偏折能力差一些,对绿色光的偏折能力一般,对蓝紫色光偏折能力强一些,使得原本阳光中不同颜色的光分解开,无色的阳光因此呈现出了斑斓的色彩,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彩虹”。
实际上,彩虹不一定非要雨过天晴时的天边才能看到,只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在很多环境中都可以见到。例如瀑布旁边,由于湍急的水流飞奔而下,无数的小水珠飞溅到空中,形成了濛濛的雾气,在恰当的角度就可以看到彩虹。
同样,城市的喷泉旁也是观看彩虹的绝佳场地。腾空而起的水柱落下时,会在空气中留下大量的水珠,阳光正好的话,围着喷泉转一转,也可能会看到美丽的彩虹。但观看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被水花打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