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的前身,是1948年10月17日,由中将军长曾泽生率领在长春战场起义的原国民党滇系第6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下辖第148、第149、第150师。1950年10月25日入朝参战,先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12日,返回国内安东(今丹东)、凤城地区休整。7月上旬,再次入朝,担负朝鲜西海岸清川江北岸至铁山半岛地段防御和在朝鲜北部地区修建机场任务。11月5日至月底,连续组织了四次渡海作战,攻占了西朝鲜湾椴岛,艾岛,炭岛,大、小和岛,大、小加次岛,牛里岛,云雾岛等10余个岛屿。后参加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担负朝鲜西海岸清川江至古军营洞段防御任务。朝鲜停战后,参加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工作。1955年3月,撤离朝鲜回国。
50军入朝参战的经典战役当属汉江阻击战。在第四次战役中,我军按照彭德怀“西顶东放”的部署,西线第一线只展开第50军和第38军之第112师,以4个师的少量兵力阻击敌主要进攻集团,争取时间,掩护我军主力休整、补充、集结,并在东线,先诱敌深入,再实施战役反击。被部署在西线敌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上”的第50军,“对手是敌一线5个作战集团中实力最强的美1军,可谓是‘重点中的重点’”。迎击超强的对手,第50军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弹药携行量不足。经过第二、三次战役消耗后,第50军的弹药携行量早已不够一个基数,军、师后勤携行的弹药不够半个基数,没有预备基数。炮弹,更少得出奇。
修理山,是志愿军第50军在汉江南岸一线阵地中的三个主要防御要点之一。在这个美军战史称之为“血岭”地段,第50军148师444团最初的任务是守7天。面对美1军25师一个整师号称“修理山决战”的“闪电攻势”,第444团实际坚守了10天,至2月4日2时将修理山阵地移交给前来接防的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第8师第1联队后,才奉命撤出。据当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四八师炮兵战斗总结》,这期间,第444团配属了师炮兵营的美式山炮第2连后,总共才只有山炮炮弹116枚、八二迫击炮弹124枚、七○炮弹32枚,平均每门炮只有15枚炮弹,且全在1月27日至30日期间打光了。这4天,平均每门炮每天打4枚炮弹,在一线作战的步兵营每天只能得到30来枚炮弹的火力支援。
另外,由于严寒天气参战指战员露宿阵地,甚至棉鞋都穿不上。有的同志硬是冻得站不起来了,抬下战场就被锯掉了双脚。粮食也奇缺。为保证一线作战分队的口粮,政治机关主动提出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晨一顿吃稀饭,晚上要去运送伤员,抬担架往返五六十里路,所以吃干饭。
虽然,第50军阵地防御艰危困苦到如此程度,即使美军装甲分队几次打到师、团一级指挥系统所在地,整个防御体系始终稳如泰山。
志愿军第50军在汉江南北两岸50昼夜阻击战以劣势的战备、悲壮的战况、辉煌的战绩,感动了志愿军统帅。高度评价第50军战绩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告诉曾泽生军长:“有我彭德怀在,50军不但不会编散,而且优先换新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