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福地旅游攻略旅游札记游蒲翁故居
赵公福地旅游攻略旅游札记游蒲翁故居
东方雨
如若你拜读过《聊斋志异》这部志怪小说,你就会对它的作者——清末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怀有一份满满的敬意。
他那写尽狐情孤愤、人鬼情仇的情怀让人神往;他那刺贪刺虐、鞭笞丑恶的笔法让人称绝;他那生于乱世,没于乡野的人生让人扼腕;他那寄情青灯黄卷,纵笔喜怒笑骂的气概让人汗颜;倘若你再漫步、徜徉蒲家庄的聊斋,那更是荣幸之至了。
古城临淄——春秋、战国时齐国故都。
两千多年前,齐桓公曾于斯开创霸业,成就威名,此地亦被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和战国七雄之一的都城而统治齐地八百余年;临淄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十一长假,几位驴友结伴自驾蒲松龄故居游。
当日下午便顺利抵达临淄城,找了家经济实惠的小旅馆安顿下来,等待明天拜访蒲松龄故居。
临淄的街市与众不同,有历史的沉淀和积累,也有现代的时尚和新潮。
走在大街上,你定会看到古老的街市和古典的建筑,也能欣赏到恢宏的商厦和气派的社区。
次日清晨,众人移步街口,就近路边吃摊,要了几样特色小吃,坐在市民中间享用早餐。
早餐过后,我们驱车向蒲家庄进发。
不巧,今儿是个阴雨天。
早上起来,天就灰蒙蒙的,有些沉闷和潮湿;八时许,天上开始稀稀落落地飘下雨丝,不一会儿,街道、树梢间湿漉漉的,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有些清新;还好,行进途中,雨居然停歇了!趁着雨歇的间隙,司机师傅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蒲家庄位于淄川区城东八华里处,村落为城堡式建筑。
蒲家庄,原名三槐庄,始建于宋,因村内有三棵古槐而得名;明初,村东修有一口水井,时常满而溢为溪,故更名曰满井庄;至明末,蒲姓日繁,村庄始易今名。
来到蒲家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牌楼,当街矗立。
与牌楼相对接的是条东西走向的石板路。
狭长的道路两旁栽种着古槐和垂柳,给人一种古老和遥远的错觉;两旁的农舍或高或矮,或明或暗,呈现青灰色调;从外表看,蒲家庄是一座幽静偏僻的山村,透着古朴和沧桑。
驻好车子,我们步行至蒲松龄故居。
天空忽又飘起零星小雨,但门前却游人如织。
从远处看,蒲松龄故居是一座极普通的北方院落,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或茅草顶,但在当时像这样的院落也可以算是殷实之家了!大门两侧栽种着几株古槐,参天蔽日,荫翳天空;一株巨大的垂柳从院子里探出身来,好似迎接远道的来客。
故居的门洞为典型的中式风格,有檐有角,青砖灰瓦;门楣上方悬挂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有着北方院落的古朴,也有着江南庭院的精巧。
整个院子坐北朝南,前后四进。
院内瓦舍茅屋,花丛瓜架,既有书屋情趣,又有农舍野味。
虽然古老、陈旧了些,却不失浓浓的文化气息。
跟随导游进得院来,抬头可见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
穿门北折,从石像南侧古藤缠绕的八角门进去,来到蒲松龄先生诞生、著述和仙逝的地方——聊斋。
聊斋正房3间,东西厢房各2间。
正房两侧栽种桧柏、石榴;厢房前栽种迎春花和百日红;院内太湖石点缀其中,增添了一份幽雅和别致。
房舍为砖石、土坯结构,木棂门窗,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步入聊斋,感受这位大师的生活。
聊斋青砖铺地,竹席顶棚,迎门摆放一张粗糙陈旧的八仙桌、长条几案和两把圈椅。
堂屋正中高悬着蒲松龄研究专家路大荒先生的手书匾额聊斋;匾下方则是蒲松龄74岁时身着公服、手捻银须的画像。
画像中的蒲松龄神采飘逸,但眉宇间又微显感慨悲愤之情。
我们看到画像上有蒲松龄的亲笔题词;还有郭沫若手书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室内陈列着蒲松龄当年在西辅村设馆时用过的桌、椅、床、几、橱和木影炉等简陋家具,不管这些家具是真是假,但总可以睹物思人了。
南院有平房两间,旧称磊轩,是以蒲松龄长子蒲箸的字命名的。
西院是新建的陈列室,里面陈列着蒲氏家谱、手迹和多种著述。
聊斋房后面有6间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种论著,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和书画家李苦禅等为故居所作的书画、题词。
故居内有座花园,名曰石隐园,很值得一观。
此园仿照毕氏花园移植过来的,再现了蒲公设馆毕府三十年,舌耕笔耘,写下大量石隐园诗词佳篇的生活经历。
园内怪石林立,佳树成荫,藤萝缠绕,布满院墙。
园内有一池塘,水波荡漾,蛙跳鱼戏。
池边翠竹环绕,池内睡莲婆娑;细雨点点飘落,溅起层层涟漪。
池边古亭,围栏环就,内有石桌、石凳,可供歇息,奉茶聊天;亭下筑有小桥,卧波其上,任人来往。
故居高阜之地称作假山。
虽然不高,却也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山间小路直通山顶,可谓曲径通幽;游人循其路径,去绿荫处盘桓;林间散落一些怪石和石凳,妙然成趣。
山下毗邻,有片竹林。
抬眼望去:翠色欲滴,风韵绰约;微风过后,沙沙作响。
竹子本是江南物种,移植北方,亦不失风雅,别有一番野趣。
我们徘徊竹林,寻觅蒲翁的足迹。
转过假山,林荫下有一口古井,这就是著名的柳泉了。
柳泉又名满井,周围用石栏围就,护住水井;井旁立有沈雁冰先生题写的柳泉石碑;井旁栽种着一棵柳树,合抱粗细,撑起华盖,遮天蔽日。
据说当时蒲翁就在此设茶采风,与众人聊天闲谈,记述鬼怪故事,然后加工成集。
这里的水井,并不是当年谷中的满井,而是后人为了增加故居的景点,特意设置的。
井壁用青石砌就,俯视井内,井水清冽,柳树倒影如画。
雨稍稍有些密急,众人的衣服不觉已被打湿;大家躲进游廊,暫避风雨。
站在廊檐下,我们放眼望去,院内的精舍、池塘、小桥、竹林和树木在细雨中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让人穿越时空,感受那个遥远的时代。
蒲松龄的故居有一个地方是不可不去的,那就是聊斋宫。
聊斋宫是管理者按照书中鬼怪故事而实物化的地方。
外景好似琼楼横空,碧湖青山,犹如天上宫阙。
宫内采用彩塑、电影特技、灯光声乐等科技手段,艺术再现蒲翁笔下神妖鬼狐的艺术形象。
人在晦暗阴森的世界里,目睹另外一种人间万象。
胆怯者,往往会恐惧退缩,望而却步;勇敢者才能亲临其境,真正体验蒲翁笔下人生百态和社会善恶。
俚曲茶座也是一个上佳去处。
蒲松龄不仅创作了著名的《聊斋志异》,还创作了上千首俚曲作品。
游客可以在此驻足品茶,听上几段俚曲,感受当时民俗民风,自是一种额外的收获。
狐仙园更是管理者的匠心独运。
园子以聊斋故事为主体设计建造,内设蒲松龄生平及著作、蒲公开铺设馆生涯、名人书画等展室,全面展示了蒲松龄的一生: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生于1640 年,卒于 1715 年,享年 76 岁。
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他的一生是读书、教书、著书和科考。
但蒲松龄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创造出愤世嫉俗的骇世之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蒲翁穷而不屈,窘而不馁的气魄实在让人佩服。
蒲先生是一位大家,也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强者。
我漫步蒲翁故居,在感受蒲翁生活经历的同时,同样也在感受他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给我们留下的文学财富和宝贵启示。
畅游蒲松龄故居,触摸人鬼情仇,穿越时空隧道,解读千古传奇。
作于2002年10月
蒲家庄
蒲松龄故居
聊斋
蒲松龄故居一景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