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河酒1971珍藏价格(呼玛河酒价格表52度1971)
呼玛河酒1971珍藏价格(呼玛河酒价格表52度1971)
呼玛河酒1971珍藏价格是多少?这款酒的品质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款酒的情况。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款酒的外观,它的包装非常简少?这款酒的品质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款酒的情况。
一:呼玛河酒1971珍藏价格多少
魔术道具的话 一美元是1971年开始生产的~ 纯银制造 玩魔术的都应该知道 它叫摩根币 比half dollar要大很多~ 当然 也要重很多~厚很多~ 真币 的话200~450价格不等~ 摩根币一般来说 玩一下矩阵的硬币魔术比较好~ 因为很大 视觉效果强~ one coin routine 个人感觉还是half dollar比较好用 3fly这些推荐摩根币~ 具体的可以看看sick吧~~
二:呼玛河酒价格表52度1971
故地重游忆当年
献给一起战斗过的铁道兵三师战友
我于1968年3月入伍,原籍辽宁省朝阳县(现为双塔区他拉皋镇铁匠营子村),1949年3月生,1966年初中毕业后,因文革中断学业回村参加集体劳动。在铁道兵三师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副指导员,作训科参谋、副科长, 先后参加了嫩林线和伊敏线建设,在这战斗生活了十五年,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这里是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在部队转制前的1983年初,我调到辽宁省军区系统工作,1994年转业法院工作,2009年退休。离开故地三十多年了一直想回去看看。每当看到战友故地重游的信息时,就愈加迫切。2013年8月我请外甥王守礼同行,终于遂了心愿。因不会
一 、沿途景色
8月8日自阜新赶到沈阳,下午换乘沈阳至漠河的2168次直客,经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到嫩江时已经是9日凌晨,沿途广袤的松嫩平原黑土地上麦子等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嫩江是松花江的主要支流,由发源于大兴安岭南坡的多条河流汇集而成。自此沿支流甘河上溯可到加格达奇。
嫩江县位于齐齐哈尔以北249公里,因河流嫩江得名。1686年筑城,史称墨尔根城。是边陲进入内地的咽喉要道,曾是黑龙江将军和墨尔根副都统驻地。明朝开始置军政合一的木里吉卫,是管理黑龙江流域的中转站和支撑点。历史记载先后有四十位二品副都统和九员将军在此驻守。清初设驿站,墨尔根城上至吉林下至雅克萨各设二十五站,每站六十里。当时加格达奇、塔河至漠河方向道路还不通,往北经由霍龙门、呼玛、雅克萨至漠河去二十五站。
嫩江距加格达奇186公里,是嫩林铁路的起点,也是原铁道兵嫩江农场所在地。1969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把在铁道兵各部队农场整合组建了铁道兵五七农场,后改称铁道兵东北农场,代号总字541部队。1979年改称铁道兵嫩江基地,是全军最大的机械化农场,兵员达万人。1983年铁道兵改制前移交解放军总后勤部,2001年整体移交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属中央企业。嫩江农场耕地面积45万亩,当时年产粮一亿多斤,被誉为共和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过了嫩江大桥后,沿途车站就比较熟悉了。较大的车站是大杨树,属鄂伦春旗,去旗所在此下火车,因邻近铁路经济发展较快,常驻人口已达10万。经过朝阳山隧道,龙头山机械营及当年师医院驻地,10点多就到达加格达奇了。
二、大兴安岭开发及嫩林铁路建设始末
我在铁三师参加了嫩林铁路建设,但对为什么开发大兴安岭,当时各师任务如何区分,什么时间从哪里进入,经历怎样的过程等了解不全面。让我知晓开发大兴安岭及建设嫩林铁路始末的是沈鸿林首长的回忆文章。沈老山东菏泽人,1911年生。闯关东走到山海关时被东北军抓兵,1935年在陕北加入红军,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后编入新四军,进军东北并参加解放战争,是开国少将。曾任铁九、四师师长,大兴安岭会战工程部部长、副指挥,铁道兵学校校长。会战初铁道兵参谋长何辉燕任会战指挥,六四年十月去西南指挥部任指挥后,由沈鸿林接任。作为大兴安岭开发和嫩林铁路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他的回忆文章是大兴安岭开发和嫩林铁路建设权威的史料。
上世纪60年代,因木材短缺延缓了我国基本建设速度,而大片森林却没有开发利用。为此党中央决定开发大兴安岭林区。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的大兴安岭属原始次生林地,面积达十几万平方公里,木材蓄量达五亿多立方米,被称为“绿色宝库”。1964年党中央决定开发黑龙江大兴安岭,发文指示由林业部和铁道兵共同组织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接受东铁五处以往夏季进入施工冬季撤出的经验教训,中央强调首先要抢建大兴安岭腹地的铁路,进军大兴安岭一定要站住脚、扎下根;一定要取得全胜。为实现这一决心,党中央决定由铁道兵和林业部联合组成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会战指挥部(总字505部队)统辖铁道兵部队负责铁路建设。林业部人员参加组成大兴安岭特区,负责林业建设,70年改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铁道兵于1964年7月25日在哈尔滨市友谊宫召开会议,传达党中央文件和指示,部署进军大兴安岭的问题。会议由铁道兵政治委员崔田民、副司令员郭维城主持。参会的有三、六、九师的师长、政委及有关的同志。
大兴安岭林区会战的关键是修通嫩林铁路及相应的支线。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会战,将嫩林线和由林海到碧水的呼中支线划为六段。第一段嫩江到大杨树,第二段大杨树到大杨气,第三段大杨气到碧洲,第四段碧洲到樟岭,第五段林海到碧水,第六段樟岭到古莲。九师负责一、四段,三师负责二、六段,六师负责三、五段。各师在完成前一段任务后转战下一段。后来六师、九师先后调离大兴安岭,尚未完成的任务都移交给了三师。
大兴安岭9月已经入冬,在哈尔滨会议前已经派出先遣分队进入设营并修建简易公路。于9月初三、六、九师大部队陆续向大兴安岭开进,九师从嫩江直接进入管区。当时甘河至加格达奇铁路已由东铁五处修通,三、六师的部队乘火车到加格达奇后转运,于10月底全部到达各管区。进驻后在完善设营冬防外,就冒着严寒展开了冬季施工,为翌年施工做准备。
大兴安岭的取暖期是十月到来年五月,林区站干倒木随处都有,烧柴没有问题。但是如何解决帐篷取暖大有学问。以往生炉子靠金属烟囱散热取暖,室温度热得快凉的也快,既使室内气温很高但地面仍很凉。六师二十七团十三连七班长王世中,借鉴东北火炕发明了地火龙。即用土坯或砖在地面搭成烟道,可储热又适度散热。龙头部加设厚铁板,可以烧热水擦澡。帐篷外加风斗搭设炉灶,可防止室内煤气中毒及火灾。地火龙储存的热量由地面往床铺辐射,可有效防止腰腿疼的发病。这一发明简单实用普及推广后,有效地解决了帐篷取暖,从而保证了部队在寒区过冬,在大兴安岭站住了脚。地火龙功效明显,上级给王世中记了二等功。地火龙也成为东北铁道兵住帐篷的标配。
官兵从寒区的实际出发,采用冻结法施工,以冻制冻避开了夏季沼泽地施工道路泥泞、桥涵排水塌方等弊端,加快了铁路施工进度。嫩江到加格达奇186公里用两年,到樟岭500公里仅用四年就铺轨通车。与此同时,还修建了诸多的林业专运线。林业系统建了诸多林场、贮木场,数百万立米木材通过嫩林铁路运出,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
三、 加格达奇话今昔
加格达奇原为一村落,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北靠北山南临甘河,随着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已建成新城。铁路东西向穿过市区,铁路北依次是世纪大道、前进、人民、胜利、朝阳几条主街路。路南有电厂和新建的石油管线局。甘河南建有机场,主要用于护林防火。
加格达奇是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驻地。全区4区2县1县级市(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地权属内蒙古)。全区8.3万平方公里,人口33万。无霜期80—110天,最低气温零下50多度,年降雨量460毫米。
1968年我到部队时嫩林铁路已由新管处临管运营。加格达奇的上下水管道、车辆段厂房、机务段油库、铁路住宅等不少设施正在紧张施工中。我所在的给水营先后承担了车辆段厂房及附属设施,自来水水槽、水源井及管线,铁路家属住宅,以及师机关办公楼等施工。
给水营营部设有技术、材料组、财会、医务室,以及通信、测工、炊事班等,共四十余人。当时营首长和个别的连级干部参加过抗美援朝,有实战经验。营长曲长森,1948年参军哈尔滨人,在抗美援朝抢修中发明水鹤,他身先士卒爱护下属深受大家敬重。后任15团副团长,在石家庄干休所退休。教导员蒙光美,1950年入伍,贵州水家族,调任12团副参谋长,后转业贵州。后任营长王殿志,教导员王迪延。不少连队干部抽去支左不在位,铁道兵当时设副排长一职,从优秀班长中选任,排长不在位时代行排长职权。
给水营1、2、3连为建筑给水连,主要工种有木、瓦、钢筋、架子、管道工等,1、2连负责车辆厂主体建筑施工。3连侧重铁路给水管路开挖及铺设。4连专业技术性较强,配备搅拌、发电、电焊机,吊车、轨道车,另有带锯和圆锯,负责木材加工。木工训练队负责全师木工培训,配备开榫、凿卯等机械,负责全师所需木门窗的制作。营部前面有铁路专运线,木工车间和木材加工场在附近。
新训后我被分到2连一班,负责车辆厂构件模板制作。8月调营部通信班,工作一是负责文件信件报刊投递,每天到收发室取回报纸信件,分拣后送到各连,取回须寄出的信件。文件区分密级登记后投送机关科室。二是负责30门电话分机接转及线路维护工作。由于时有短路或断线故障发生,要穿带脚扣爬电杆排除。到通信班后学会了骑自行车,并能进行简单维修。
1969年二月营新兵训练,连部设在车辆段。抽我到连部当文书。新兵来自辽宁海城市和吉林舒兰县。在车辆段厂房上大课,分散到各连吃住。四月初新训结束之后回通信班。
3月2日中苏珍宝岛冲突后,军事对峙加剧。十月发布一号命令,部队战备弦绷得更紧,站岗时常有不明信号弹升起,荷枪实弹不离身。夜间守机既使没有电话也不能睡觉,只能干坐着。1969年四月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后,蒙教导员和孙树林班长介绍我入了党。
大兴安岭的寒冷名不虚传,我曾有过冻伤的经历。1969年冬天一次我骑车去二连送信,一路上刮风又下雪,右侧帽耳朵不时被风掀起。快到连队时觉得右耳一过性刺痛,一摸耳廓竟没了知觉,赶紧用手捂着,一会有了痛感很快就肿了。还好只是冻起泡脱了一层皮。有一战友从支农点回连队,手指全被冻白,保住了手指但指甲全都脱掉。
为解决吃菜问题,工作训练之余在房前开荒。5月份先在木箱育大头菜苗,晚上抬到屋里,待苗稍大后移栽。随时浇肥松土,到秋天每棵长到6、7斤重,吃不了的到蔬菜商店调剂其它品种。
当时文化生活很单调,除了学习毛主席著作,几乎没有别的书可读。很多文革前电影被禁,只有少数可以放映。除学习全军的先进集体红九连,先进个人雷锋、王杰、刘英俊等典型外,部队广泛进行三荣(即劳动、艰苦、当铁道兵光荣)教育,开展向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学习活动。张春玉1963年入伍,任13团16连副班长,在朝阳山隧道施工中被巨石压伤腰椎,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战士。
70年从各单位抽人建碧水纤维板厂,通信班69年泸州籍战友林伟俸和曹金荣被调走,我送他们报到并带去调出的电话线,还帮架了电话线。借此机会见到了3连的同乡战友。1970年入冬前,除3连在碧水配属,2连留驻加格达奇外,营部及1、4、5各连移驻塔河。
1971年9月中旬5连搬回加格达奇。同时师再次抽调我们十人去兵部参加核效应试验,12月完成任务。元旦回到了加格达奇连队。
1972年初提干任5连一排长,当年参加了市政排水管路施工。在站前挖管沟时,亲眼见证6月份地下6米的永冻层。
1973年3月我到石家庄铁道兵学校学习。叶帅主持军委工作后军队院校恢复招生,三师三十多人编在四队学习。立足铁道兵连队施工实际,由专业能力强富有实际经验的教员授课,系统学习了识图,线路、桥梁、隧道、抢修等课程,并独立完成各类施工的工地布置、施工组织、材料及用工计划等作业,提高了施工组织指挥能力。到正在建设的古冶线还乡河桥及铺轨基地,京通线红旗、隆化隧道等工地实习。红旗隧道全长5800余米,当时是全国第二长的隧道。住在隧道出口的68团12连,与大家一起干了一个月,亲身感受了隧道施工的艰辛。不少战士入伍到隧道工地,退伍时隧道还没有打通。期间还到西柏坡、华北烈士陵园、井陉矿区、国棉印染厂等参观学习。
实习结束后徒步拉练返校。途经河北滦平县,亲身感受贫困地区状况,当时全县没有一栋楼房。途经密云参观了密云水库及抽水蓄能电站。还参观了太师屯养鸡专业户,那时城乡居民吃鸡蛋问题还没解决,每家养数十只来亨鸡种鸡,统一收回种蛋繁育鸡苗效益可观。
1973年我在校学习期间,给水营承担了师机关大楼的施工任务,秋季竣工。入冬前师机关由塔河移驻加格达奇。
1974年5月军校毕业回连队后任二排长,夏秋去塔河师医院配属入冬前回到连队。三排负责师机关四台供暖锅炉运行及维修,刚入冬一台锅炉出问题停了暖气,连领导受到批评并要求整改。调我到三排,到任后尽快熟悉情况,加强设备维护,夜间逐点位巡查,运煤、出渣、维修与大家一起干。张遇参谋长常到锅炉房了解情况看望大家,规定机关小灶为值班同志做夜班饭,使大家深受感动。经上下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供暖任务。我跟管道工师傅学了不少管道维修知识和技能。
1975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军队全面整顿并取得成效。5月我去教导队参加了两个月的集训,10月在施工中砸伤右脚,大拇指指甲脱落末节骨粉碎性骨折,到塔河住院治疗一个月后伤愈出院。11月休假完婚。归队后得知,一个月时间部队经历了一次撤编又叫停的大折腾。连队照了散伙照,战士发了退伍证,养的猪被杀光、伙食费积存吃光。我归队时已经叫停,连队正在整顿。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举国悲痛十里长街送总理。7月到铁道兵石家庄学校集训,尔后到核试验基地参加总参组织的7601演习。9月9日毛主席逝世全国沉痛哀悼,我们在戈壁大漠参加了追悼大会。10月6日党中央果断采取措施,取得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我们完成任务回北京后听到了这个消息。
回连队不久,调我去塔河4连任副指导员。
1976年7月,给水营1、2、3连调北京配属执行房建任务。后来1980年部队整编时,转隶到铁道兵直属建筑团。4连及5连(锅炉排划归管理科)编入13团,给水营建制撤销。
在师机关楼后北山新建了公园,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成为核心景点。1964年铁道兵三、六、九师八万官兵进入大兴安岭,1968年六师调往襄渝线,1969年九师调走抢建沟海线,三师一直坚守到转制。经铁道兵副司令员、会战指挥部总指挥何辉燕提议,纪念碑由铁三师(后改为铁十三局)负责组织设计和建设。纪念碑主建筑由两根铝合金钢轨竖立组成,上嵌铁道兵兵徽。二十米高度寓意铁道兵在大兴安岭奋战长达二十年。碑文记述了铁道兵官兵修建嫩林铁路,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功绩。塔前有一只象征吉祥的大兴安岭马鹿。这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老铁道兵来此必游的景点。
在纪念碑北侧向阳处建了烈士陵园,把铁路建设中牺牲的一部分烈士迁葬于此(塔河和阿穆尔各有一处)。在碑墙上找到了戴荣贵战友的名字,他齐齐哈尔人达斡尓族,父母早逝随哥嫂长大。新训后我们一起到二连,后来他调到师球队,因患病去世长眠在了大兴安岭。
从纪念碑前向南俯瞰,整个加格达奇城区及甘河两岸景色一览无余,六层楼房取代了当年的平房,街区整齐柏油路代替了沙石路。楼与楼之间地面都已硬化处理,城市环境整洁优美。
原铁三师的办公楼现在是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检察分院和大兴安岭岭南生态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地。原大兴安岭林区指挥部(505部队)办公楼,后来成为加铁分局办公地,现为铁路客运段乘务员公寓。1968年师机关在平房办公,师直分队分别驻市区、加南龙头山和甘河河南。在1968年师机关旧址位置建了金马大酒店和会展中心,成为加格达奇标志性建筑。
我来到曾参加施工的铁路车辆厂,向门卫说明情况后同意进去观看,厂房保持完好,因没有生产任务,已经封存管理了。
大兴安岭的基础设施已大为改善。加格达奇铁路道口原为平交,常致南北交通阻塞。西道口已改为立交,东道口立交正在施工中,完工后将彻底解决市区交通拥堵。当年大兴安岭公路是在铁路施工便道基础上建成,桥梁为木结构难保全年通行。如今新建了省道加格达奇至漠河的公路,铺设水泥路面,通行条件大大改善。过去高压电杆就地取材均为木杆,现改为铁塔或水泥杆。铁路沿线手机信号除个别地段外基本能够覆盖。楼房集中供热,减少了取暖烧柴对林木的砍伐。建设了中俄输油管线,在电厂西侧建起了输油管线局大楼。坐公交车去逛街,晚7点就收车了。打出租车价格也不算贵。
加格达奇市民来自全国各地,文化道德素养较高,乘公交时有年轻人主动让座。从接触到的市民身上,可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
大兴安岭夏季凉爽是避暑圣地,6-8月为旅游旺季,来这的游客不少。当年的铁道兵和知青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在漠河出站时就遇到故地游的一对湖北籍铁道兵夫妇。火车上见到不少来自北京的老年旅游团。也有不少来此自驾旅游的。
大兴安岭每年8月举办蓝莓节,火车站外可见举办蓝莓节的大幅标语。蓝莓当地称椟柿,属野生灌木,浆果成熟后由绿变紫酸甜可口。据说所含花青素能保护视网膜,是有较高营养的绿色食品。市场价每斤二十多元。蓝莓已被开发成果干、果酱、果糕、饮料等衍生品。也可直接冷冻保存,深受游客喜爱。
还到农贸市场转了转,水果蔬菜品种齐全,价格与内地差距不大。当年新鲜蔬菜很少,冬季仅有土豆、大头菜几样蔬菜,有时吃冻菜或干菜,根本没有水果。市面也没有饭店。如今饭馆小吃店很多,杭州包子、云南米线等都有。一般旅店住宿便宜,但网上却搜不到几家。
加格达奇城西建了知青广场,因天黑没有近距离观看。当年大兴安岭有来自上海、温州、哈尔滨等地知青达五万之多,后来除少数外都回了原籍。他们也为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贡献了青春和力量。
在当年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大兴安岭人民精心建设管护这片热土,经过五十多年的采伐繁育到处都是绿水青山,成为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发挥着重要作用,令人欣慰和高兴。
四、 游览故地塔河
10日凌晨4点多,乘加格达奇开往韩家园子的火车去塔河,至塔河的铁路里程262公里。
一路我在寻找加北、松树林、翠峰等熟悉的站点。透过车窗寻找到新兵连旧址,看到已废弃的平岚站房舍遗迹。回想两个多月的新兵训练,摸爬滚打苦练完成了军旅第一课,踏着没膝的积雪砍柴,用草袋背冰块化水饮用洗漱,每天一顿细粮两顿高粱米饭。记得5月20日下连队时,树木已经发芽山上开满兴安杜鹃花,仍大雪漫天。
新兵连驻地的下一站是小杨气,1970年松岭林业局迁到小杨气,当时称松岭镇,后与站名统一称小杨气镇,成为新兴的林业城镇。
三十多年过去,沿途车站没有太大变化。林海站过去叫三荣岗,自此出岔到碧水的呼中支线全长115公里,于1970年9月建成移交。据说停止采伐后该铁路支线已经拆除,交通主要靠公路了。
10点多到塔河站。原称塔河区现改塔河县,往北的铁路到漠河。往东的塔韩线终点韩家园子,全长117.88公里。1980年前后由铁三师施工。将来有望与黑河方向的铁路相接,形成环线。
到塔河后立即游览了新建的栖霞山公园,公园雕塑反映十八站古人类生活。塔河站内有一瓷砖拼成的大型壁画,反映了类似的背景。铁九师机关曾驻塔河,调出后铁三师机关进驻,原址建了学校。
1970年年底抽我去兵部参加核试验。1971年3月完成任务。返回不久到5连任副排长,离开了营部通信班。
给水营在撤销木工训练队同时,在原505部队机务连基础上组建组建5连,称变电架线连。驻在林海并承担电力线架设任务,之后移驻塔河。一排长带大部机车司机去襄渝线配属,后留在了所配属部队。连队组建后在连长指导员带领下,全连上下齐心协力,连队建设全面进步。我到任时班长都是68年兵,战士是69—71年兵。3班有一位因公伤残的先进典型焦宗明老班长,他1965年四川入伍,是机务连的调车员,在调车作业时为抢救溜走的车皮双腿被压断离,经救治一条腿断肢再植成功,另一条装了假肢。战友们对他敬重给予多方照料。后移交地方民政部门安置。
1971年6月连队曾去十九站装运木材,近距离接触林业工人,其中不少是上海知青。再粗的木头最多两副卡钩就抬起。领喊者即景哼出的劳动号子诙谐有趣,其他伙伴应韵相和,统一步调。令人印象深刻。以后再也没有听到过。继后承担任师医院及教导队营房维修任务。1971年9月中旬,连队接到立即装车搬家的通知。事后得知9.13事件后,为加强十八站方向兵力,沈阳军区急调担任十八站方向战备值班的15团二营到塔河,需我连腾出营房故搬家去加格达奇。
1971年9.13事件后,叶剑英元帅主持军委工作,提出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恢复军队院校并大办教导队。73年底师机关回加格达奇,师医院进驻塔河原师机关营区。
1974年5月军校学校毕业返回连队。夏季,我带二排到塔河师医院配属,入冬前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加格达奇连队。受到医院领导好评,年底荣立了三等功。
1976年底我到4连任副指导员,再次回到塔河。到任后很快熟悉了全连人员,积极协助主官做好工作。在主官不在位时,大胆负责严格管理,得到大家的支持配合。1977年5月调任师作训科参谋。
塔河北山连队的驻地建了居民住宅,高架公路桥正在施工。装甲兵北方坦克试验站改建了阔气的大门。当年,我们两个不同兵种的友邻团结互助关系处得很好。越南把缴获的美军坦克赠送我国后,在此进行寒冷环境试验,曾邀请全连人员乘坐体验。
乘出租车到塔河呼玛河大桥及河堤游览。在县城一小饭馆吃了午饭。下午乘火车去漠河。
五、 游览漠河
漠河现为县级市,西林吉车站距市区还有一段距离。铁路的终点是西林吉以远的盘古站。距牙林线终点满归站仅百公里,当年已完成路基但未铺轨,否则牙林线和嫩林线就成为环线了。
16点多乘2168次车赶往漠河。21点40到达西林吉站,连夜乘网上预定的出租车赶往100公里远的北极村,到达时已近深夜。此时天气晴好能见度很高,仰望天空满天星斗。由于内地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能见度降低看不到如此多的星星了。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最早人员沿黑龙江溯流而上,在1860年(清咸丰十年)开始有人居住,1866年发展为通往胭脂沟的江上驿站。1914年(民国三年)设治局公署驻地,1917年升为二等县城所在地,1947年解放后并入呼玛县。1981年漠河重新建县,:辖西林吉、图强、劲涛、兴安、北极四个乡镇。选西林吉镇为县址,现称漠河市。漠河为多年连续冻土区,年平均气温-5.5度,冻土最厚达100米以下,冻土融冻最浅的地方,最大融冻上界面仅20厘米左右。现建了我国最北的漠河机场,有通往哈尔滨北京、黑河、海拉尔几条航线。雅克萨古战场遗址就在该市的兴安乡。
11日上午游览北极村。有不少度假村等建设工地。很多当地人开办家庭旅店,住宿费每人一天百元。景区不许出租车进入,除了环保观光车还有自行车出租,我们租自行车参观了中国北极点、哨所、金鸡之冠和北极广场等。金鸡之冠广场的雕塑上方以龙头型玺为造型,代表国家领土主权和人民权力至高无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守护东西南北四方,寓意天佑中华国运昌盛。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哨所及村落与北极村的兴旺景象形成明显反差。因时间关系没去观音山、胭脂沟等景点,11点多乘车返回漠河县城。
在来时的火车上结识了家住漠河的曲师傅,他女儿大学毕业后被阜新聘用,全家准备迁居阜新。他盛情招待并为我们作导游。
1971年在漠河县城建设之初,保留了282×182平方米共5.4公顷(约合81亩)原始森林,建成松苑公园。“松苑”由抗联老战士、当时的黑龙江省省长陈雷题写。园内有170年以上树龄的樟子松和落叶松共5000余株。建松苑公园反映了规划者的远见,而1987年大火烧遍林区而松苑公园免遭火患,则被世人称为神奇。当地人把松苑公园视为神奇吉祥之地,成为游人必到的景点。
火灾是林业的大敌。林火又分人为火和雷击火。林灌草覆盖着整个大兴安岭,一点火星就能烧遍整个林区。森林深处又无人,只能通过飞机巡航及遥感卫星才能发现火情,待调集扑救人员到达火场,火势已大范围漫延,难以扑救控制了。
我有过一次深刻的扑火经历。1970年5月中旬,曲营长带一连及营部共60余人,乘坐米八直升机投送火场,每次载运八人。除带被子皮大衣、武器、斧子锯外,每人带3天粮食。就地找河沟取水,煮稀饭吃面包咸菜,后续食品靠运输机空投。到火场后就地取材用树枝沿火线扑打,火烤的通身是汗,停下来又觉寒凉。夜间温度只有几度,盖上被子大衣冻得仍不能入睡,只好出太阳后轮流休息,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当地无人烟也找不到向导,只能根据地图行进。在过火地行走,衬衣均被染成了黑灰色,在塔头地行走不时会踩进水里,鞋袜几乎都是湿的。几天下来衣服被荆棘刮破。火扑灭后行军一天赶到火车站,极度疲劳上车就睡着了。
参观5.6大火纪念馆引发我思考:铁三师在大兴安岭林区二十年,在六、九师调出后是大兴安岭唯一师级建制的部队,每年都是沈阳军区护林防火值班部队,部队驻铁路沿线便于机动,平时施工随时处于扑火的战备状态。各级指战员积累了丰富的林区生活及扑火实战经验。与当地护林防火部门及森警有着很好的协同配合。参与了大兴安岭林区几乎所有扑火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铁三师改制撤出,造成林区防火力量的缺失。1987年大火发生时,即使距大兴安岭最近的驻齐齐哈尔的部队,最快也要一昼夜以上时间才能赶到现场,因此丧失了扑救时机造成被动局面。设想如铁三师仍在林火绝不会烧到那程度。接受大火惨痛教训,大兴安岭森警(现称森林消防)得到大力加强,卫星遥感监测及红外侦察手段广泛用于护林防火,单人扑打使用风力灭火器及制式阻燃工具,先进的灭火装备也投入使用。人员全国统一机动使用,冬季无火灾季节队伍移驻南方林区值守。
当晚在卧铺车上过夜,到达加格达奇已是12日凌晨4点多,在站前旅店住下稍事休息。早饭后乘火车去海拉尔。加格达奇发车不久,看到甘河到加格达奇机场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
六、 参加伊敏线建设
大兴安岭西起内蒙古东到黑龙江边,横跨我国东北北部。从林业角度分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和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沿途经过的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于一五时期开发建设,林管局所在地在牙克石。林业转型也早一些,人员向铁路沿线居民点聚集,既减少了人员对森林的破坏,又利于就业及生活,可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农业种植业。铁路沿线建设了不少风电。当晚到达海拉尔。
呼伦贝尔市面积26.2万平方公里,辖14各旗区市。海拉尔为其中的一个区,伊敏河把市区分成东西海拉尔。共有32个民族,250万人口。伊敏河由南流向北汇入海拉尔河,海拉尔河向北注入黑龙江的上游额尔古纳河。文革时内蒙古东三盟(呼伦贝尔、哲里木、昭乌达)分别划到黑吉辽三省,1977年拨乱反正时恢复了内蒙古原建制。呼盟以畜牧为主,农林业兼有,工业有煤矿、肉联和皮毛厂等。
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召开,1978年五届人大提出建设伊敏等十大煤炭基地的目标。伊敏煤田位于鄂温克旗的伊敏河镇,距海拉尔80余公里。周边储量126亿吨,本矿储量50亿吨,可采储量23亿吨。为优质褐煤灰分少,埋藏浅适合露天开采坑口发电。伊敏煤田建设指挥部由黑龙江省的鹤岗、双鸭山、鸡西等煤矿调集人员进行前期建设,主要修建职工住宅等设施。伊敏煤矿现称华能伊敏煤电公司,目前仍是我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伊敏铁路由齐齐哈尔铁路局设计。在东海拉尔接轨,设继承、西索木、孟根和伊敏站。全线76公里,铺轨82公里。大桥1座,327.1米。中小桥7座99.7米,合计426.8延长米。涵渠24座合计235延长米。房屋建筑15.4万平米。路基土石方总量为343.5万立米。为便于牧民通行后来在铁路桥下游增建了公路桥。
任务区分:14团驻东海拉尔,管区0--10公里,加联络线合计16.92公里,负责渣场、轨节场建设及铺轨。11团驻西索木,管区10---40.5公里,计30.5公里。负责西苏木大桥施工。12团驻伊敏,管区40.5--75.17公里,计 34.67公里。负责伊敏站房住宅建设。
据兵部要求师组成海拉尔指挥所。由李年华副师长挂帅,王保和副政委、宗玉璞副参谋长参加。作训、军务、通信、机要、管理、政工、战勤、物资、供应、运输科室抽人参加。加上通信、司机保障等共60余人。寻求借友邻营区办公不成,选择了离市区2公里、距师直分队较近的西山作为营区,搭设帐篷并建了部分简易房屋。
1977年夏秋白山支线正在验收移交,科里一些同志在桦甸指挥所。伊敏线刚提上日程,报到后我去沈阳军区领取了伊敏地区军用图。
1977年6月由师卢总等首长带队到伊敏线进行勘察。机关相关部门及科室参加,了解线路走向、工程重点、交通疫情、民情等情况。尔后组织各团现地勘察,明确任务及各分队驻地等。
9月初各部设营分队进入伊敏线。海指首长指定由我和军务熊参谋、通信杨参谋及运输付助理组成卸载指挥组,具体组织卸载及转运事宜。为方便与铁路军运处及桦甸指挥所联系,在铁路招待所租了一个房间。根据部队驻地确定东海拉尔站和空军场站专运线作为卸载点。
到10月底共有三个团及师直60多个连队调入伊敏线。由于各级周密计划,严格要求,做到人员装备安全无误,受到兵部通报表扬。
1977冬部队转入冬训及施工准备。原定14团4营在伊敏建渣场,因石质化验达不到要求,1978年初调到兴安岭的雅鲁建设渣场。
在海指作训科人最多,他们是:刘志庸副科长、朱铁书、康竞秋、张纯光、高志凌、王玉池、徐兴晏、张同义、张正银、魏国章和我。
部队在林区时取暖不是问题。呼伦贝尔地势平坦,冬季严寒风大,冬季取暖成了伊敏线部队大问题。有的连队到了分煤到各班,靠捡拾牛粪取暖的地步。后来师里紧急从鹤岗等地调煤才缓解了困难。
在海指住帐蓬靠地火龙取暖,每天运来煤清走炉灰。睡前帐篷烧到近30度早晨降到10度以下。每天汽车送一次水。当时机关干部粮食定量每月37斤,每到吃饭前肚子就饿了。下基层交粮票和伙食费。全指挥所就有一台电视,靠听收音机和看报纸获得消息。通知靠电话逐个单位口述记录。与家人联系靠书信,往返要半个月时间。
1977年经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党的十一大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1978年春由徐兴晏技术员牵头,组织各团测工对伊敏线进行复测。3月份全线部队全面开工。根据实际情况稍后与海拉尔区和鄂温克旗政府办理了征地手续。
根据实际情况,领导安排我负责施工调度工作。具体职责是了解掌握全线部队施工进展,每月分析施工计划完成情况,上呈下达协调施工相关问题。随时记录全线大事。随首长定期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每天起早贪黑很是繁忙。这期间因工作关系与各团作训股的同志经常联系,也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西索木桥和桥东大填方是全线工程重点。沉井基础必须抢在汛期前完成,从而为桥墩施工创造条件,工期紧难度大。东桥头拉沟与大填方相连,集中了机械营四个连施工。牧民视草原为生命,为了防止因修铁路导致草原沙化,对所有取土坑进行平整复原,路基边坡普遍种植草皮,成活后望去十分壮观。1978年底,全线桥涵及路基土石方工程完成,轨节场建成,全线达到铺轨条件。
1979年2月我军对越还击作战,由于呼盟距中蒙边境较近,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形势一度紧张。海指增加了电台和机要人员。全线部队转入战备训练,并按守备部队标准配发了反坦克火器及弹药。中越边境打响后,满洲里开往哈尔滨的列车上曾形成边民流。在指挥关系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设在扎兰屯的黑龙江省军区西指,赋予李年华副师长牙克石地区守备任务。师向兵部汇报请求上级明确指挥关系及任务。上级明确:当下要严防苏军偷袭以免造成被动。如有大规模入侵时,铁三师要担负平齐线和滨州西线铁路保障任务。据此师组织各团到预定铁路保障地域进行了现地勘察,制定战时铁路抢修预案。
3月形势缓和后伊敏线开始铺轨。负责内业配轨的高志凌工程师蹲在轨节场,张同义参谋与14团施工部门及铺架队周密组织,严格按规程操作。沿途各单位积极配合,整个铺轨工作进展的比较顺利。
5月,铁道兵分管战备训练的亓谦斋副司令到伊敏线检查工作,苏宝臣师长全程陪同。亓副司令对伊敏线施工进展表示满意,对前一阶段部队的战备训练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国庆节前,铺轨到达终点伊敏站,全线共完成正、站线铺轨82公里。之后转入新管运行,站后工程所需的大批建筑材料通过铁路运进,为降低工程造价创造了条件。
海指曾派连队帮边防团建公路桥。宗副参谋长与边防团领导约定,由他们代办狩猎打黄羊手续。黄羊属群居动物,大量繁殖会与牛羊争草,有关部门会有计划扑杀。对越还击战期间曾发现上万只黄羊聚集,曾作为苏军大规模调动的信息加以通报。按约定1979年11月底降雪前,由我带车到某边防团,有机会近距离了解边防军人。中蒙边境线设有铁丝网,我方一侧用拖拉机翻成几十米宽的防火带。边防团直管连队,每连百人配备电台机要人员、汽车及发电机等。每连负责几十乃至上百公里边境管控。靠骑马或乘车巡逻。部队训练严格,军事技术过硬,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营区筑成数米高十几米宽的土墙,地下构筑永备坑道,墙顶上可巡逻观察。远方看不到营区内的灯光。连队靠养牛羊改善生活,冬季烧牛羊粪取暖。边防军人单调枯燥,电影队轮流为连队放电影。近距离接触使我感受到边防部队的艰辛和付出。
去时乘坐一台212吉普并携带了子弹,另一辆嘎斯车拉着往返用油料。请边防连挑选优秀射手,乘车出动两个晚上共打了近五十只黄羊,为防止从腹内腐烂掏除了肠胃。回来交给管理科为机关改善生活。一路上很少有居民且语言不通,草原无明显标志物极易迷路,只能依照地图行进,事后想起也挺后怕。
1980年伊敏线转入整道及站后施工。因施工任务不足,部队先后承担了海拉尔到伊敏公路的柏油路面工程、谢尔他拉农牧场水渠土方、边防团公路桥及浑江电厂排灰坝等外委施工。
海指与师机关比相对艰苦。每个帐篷住四个人,中间隔开里面搭床铺外边放办公桌。刘志庸副科长、徐兴晏、张正银、高志凌、魏国章和我,曾先后住在一个帐篷,朝夕相处度过了三个寒暑。业余还在帐篷旁种了几样瓜果,西红柿没熟就下霜了,把青的果实摘下存放个把月后也变红了,国庆节增加了一个糖拌西红柿。草原的秋天蘑菇很多,白蘑是出名的特产味道鲜美。但苦于没有交通工具,只能下班后就近捡杨树蘑,有时买个肉罐头炖一脸盆蘑菇改善生活。
在海指我度过了改革开放最初的年月。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建国后至粉碎四人帮的历史,统一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思想。
1980年末,11团与15团在塔韩线整编,组建新11团。14团也调往塔韩线。伊敏线全线由12团接管。
伊敏线部队认真贯彻执行党民族政策,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积极为当地群众做好事。部队曾参与驻地草原扑火,牧区救灾及扑杀群狼等行动,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好评。
后期海指人员陆续减少,我一直坚守到最后。我经历了伊敏线建设全过程,撤回前翻阅大量施工日志,撰写完成了伊敏线大事记,经领导审阅后存档。
13日一早去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公园位于滨洲铁路南海拉尔西南,为起伏20米左右的沙丘地,面积达21万亩。有天然樟子松4600余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1000余株,最高树龄已达500年,最大直径100厘米。当年这里是日军筑垒地域的一部分,苏军进军东北时曾在此激烈交战,所有工事被全部炸毁。指挥所附近就可见日军永备工事遗迹,周围还可辨出防坦克壕的痕迹。
在樟松林修了栈道、亭台及游乐设施,成为人们休闲的场所,晨练的人很多。我根据机场专运线与便道、沙包、樟子松林的关系位置,在公园南边界外找到了原海拉尔指挥所的位置,建筑全没了,荒草地上仅留下当时临时建筑的痕迹。对面汽车营部驻地还保留着几栋房子。我现地拍照以便转发给不能来此重游的战友们。
13日上午参观位于北山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园,这里原为日本关东军的核心阵地,很多修筑工事的劳工被杀害形成万人坑。工事主体基本完好,现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游人参观。广场上还陈设了一些我军退役的飞机、坦克、高炮、榴弹炮等兵器。60岁以上老人免票,有不少外地游客参观。
下午,去东海拉尔的成吉思汗广场游览。公园分为多个功能区,有数组介绍游牧文化和成吉思汗的雕塑,气势十分宏大。
14日上午打车去鄂温克旗所在地南屯并参观旗博物馆。并瞻仰了海拉尔阵亡苏军烈士纪念塔。
于当年相比海拉尔区变化很大。城市建设很大气,高楼林立,宽阔的道路,宽敞的新火车站。当年海拉尔市区仅有两座跨越伊敏河的桥梁,现在增加到了六座。海拉尔与鄂温克旗所在地南屯已连成一片。开放的商业氛围,吸引众多内地人来这创业发展。东海拉尔机场每天航班频繁起降,红火的旅游带动了住宿及餐饮业。据说已有将伊敏线与阿尔山方向铁路连接的计划,那时来呼伦贝尔将会更加便捷。
七、 难忘昔日战友情
1980年底,我从海拉尔回到加格达奇师机关。在71-2办公,负责战备训练。1981年为推进经济核算工作,师在教导队对连排干部进行培训,师宋副政委在教导队坐镇,请有关预算及经济核算方面的人员上课,我与军务科吴南博副科长参与了管理工作。1982年组织完成新兵训练。部队面临撤销转制,涉及每个人的走转去留,上下思想活跃,部队管理也受到影响。81年下半年提升副科长。这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摄影和冲洗照片。
作训科作为师机关的重要科室,为首长所重视和部队所
在计划科技术科分出前作训科有五十多人。我经历了作训科两任科长。唐友文转业后,由11团参谋长宋振华接任。副科长先后有刘少祥、张瑞滨、刘志庸、朱铁书等。还有朱佩文、夏清林、康竞秋、高志凌、张纯光、王玉池、黄凤鸣、马狄云、萧典靖、杜文树、张正银、徐兴晏、王刚、张同义、谢学富、吉玉海、韦良勤、崔银库、干久荣、孙成、李忠义、何备耀、刘文德、丛锋、邱俊清、宋玉库、韩尊良、徐明锦、韩前祥、魏国章等同志。
全科同志勤勉努力团结战斗,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结下了深厚情谊。对下团任职或长期外出同志的家属尽力照顾。当时作训科参加的作战值班每天可报几毛钱补助,由科里负责内勤的丛锋参谋统一报销。一般是在人员齐全时,买来食材自己动手聚餐一顿,其乐融融。
宗玉璞副参谋长常驻海指。1970年参加核效应试验时他是兵部作战处参谋,兼任第九效应大队副大队长,我们那时就认识。他关心下属,手把手传帮带,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文书写作能力有了提高。转制前他退休回了北京,不久病逝成为憾事。
刘志庸副科长任工程师多年,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年龄较大但精力充沛。由于历史原因直到1978年才由高太真副师长和张遇参谋长介绍入党,他后来任师副总工程师。他夫妇教子有方,恢复高考后五个子女都考上了大学。1991年我去大连时曾去七干看望过师首长及熟悉的战友,特意到他家看望了他。
张纯光夫人梁大姐在齐铁财务处工作,常为探家的同事代购卧铺票,至今想来令人感激。2017年借海南旅游机会我与老伴曾去三亚看望了他们。黄凤鸣工程师家住海拉尔,他调到海指后大家常去他家,或帮助干活或一起聚餐。我拔牙留下残根反复发炎,是朱铁书工程师找熟人联系到铁路医院牙科大夫手术拔除,彻底解除了病痛。
1983年宋振华科长曾来大连等地看望诸位战友,我在省军区集训失去相见机会。他88年因交通事故不幸过世,留下终生遗憾。
粉碎四人帮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逐步形成。获得知识的渠道也多了。我在工作中学习参谋业务,阅读各军兵种的学术刊物及苏军有关二战的回忆录,读后扩大了知识面。还与高志凌工程师一起跟着广播学过一段时间英语。在首长培养和战友们支持帮助下,在作训科几年是我进步最快的时期。开阔了眼界视野,经受历练增长了才干。在大家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自学能力的提升让我终生受益。1983年在辽宁省军区参谋综合知识测试时我获得靠前的名次。通过近十年的业余自学,我先后完成辽大自学考试党政干部专修、法律及党政管理本科课程。还考取了国家司法部、人事部企事业法律顾问资格。为转业做了知识准备,较快适应了地方工作。在徐兴晏的影响下开始集邮,后来又学习计算机应用,退休后又学习书法、绘画等,丰富了自己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在科里几年我的家庭也在变化。1977年10月女儿出生,1978年夏爱人来队,徐兴晏战友拍照留下女儿小敏第一张照片。1979年5月我探家时,母亲精神尚好但体力有些不支了。归队不久弟弟告知母亲查出肝病,不久病情恶化过世。母亲知道我刚休过探亲假,叮嘱弟弟事后再告诉我。我14岁时父亲去世,是母亲带未成年的我们姐弟四人度过艰难的岁月,她支持我参军入伍。如今日子开始好起来了,养育之恩未报老人却远去了。我为没给母亲尽孝送终而愧疚终生!
1982年组织出面帮我联系商调,年底回复同意接收。我于1983年初办理调转手续,怀着留恋的心情离开了战斗生活多年的部队和战友。欣慰的是结束两地生活,一家得以团聚,对女儿能尽教育责任了。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后来科里战友有的转制到铁建打拼发展,有的转业或调出,但都保持军人初心和本色创造了新的辉煌。虽各奔东西仍保持联系。2016年在阔别三十多年后,王刚战友在深圳召集作训科战友聚会,盛情接待尽显战友情谊,开心畅游留下深刻记忆。徐兴晏全程摄像并
人生很短暂,转眼几十年。铁三师的经历奠定了我发展的基础。经1985年裁军我赶上1988年授衔,在省军区系统工作十一年后,1994年转业阜新市中级法院工作,2005年交流到公安局任职。在政法系统工作十一年后于2009年退休。二十六年军龄占了工龄的三分之二。在
14日下午回返,一路可感受到初秋的凉爽。途经博克图看到守备部队多年经营的大兴安岭隘口,不少营房废弃了。北部外患消除部队撤销无疑是好事。让我欣慰的是曾战斗过的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当年的付出值了。晚上列车越过大兴安岭,15日下午到家结束故地游。
(完稿于2023年2月8日)
三:呼玛河酒价格查询
飞机~海拉尔,租车,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根河~莫尔道嘎~恩和~室韦~卡线~黑山头~满洲里~贝尔湖~海拉尔。返回家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