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网

​《芳华》中“刘峰式老好人”结局:一心求死却落得终身残疾

点击: 来源:踏青网
摘要:《芳华》中“刘峰式老好人”结局:一心求死却落得终身残疾 在电影《芳华》中,有一个片段很让人触目惊心: 影片中,刘峰被人陷害,被开除出文工团,几乎所有人都和他划清了界

《芳华》中“刘峰式老好人”结局:一心求死却落得终身残疾

在电影《芳华》中,有一个片段很让人触目惊心:

影片中,刘峰被人陷害,被开除出文工团,几乎所有人都和他划清了界限;不仅如此,他被下放连队,参加战争,战争中一心寻死却落得终身残疾。之后的他,退伍还乡,生活潦倒。

可是,刘峰明明是一个好人呀!

做梦都想去上的大学,有人更需要,他便拱手相让;战友让他带去修的手表,过于名贵没人敢修,他自己琢磨着就修好了;战友结婚,为了给他省钱,他亲手做了两个沙发;南方的女战友,不喜欢吃饺子,他就煮面条给他吃;就连猪跑了,别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他;

所以,刘峰又被称为“活雷锋”。

其实,刘峰就是典型的“老好人”,一切以他人为主,毫无界限感。对于他人的要求有求必应。

这样的刘峰被人冠以“好人、雷锋”,但是当刘峰向林丁丁告白时,他就被扯下了“好人”这一屏障。

大家都认为,像刘峰这样的人,就不应该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他就应该为大家奉献自我。

而这一刻,刘峰的信仰也崩塌了,战争中一心寻死、却落到终身残疾。

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不缺乏这种“老好人”。没有边界感,以别人的需求为中心。从来不敢拒绝别人,哪怕是压抑自己的想法。

台湾电视剧《便利贴女孩》便是以职场老好人的形象存在。即便自己忙得不行,但是对于同事的要求却是有求必应。

对于别人的要求、不拒绝,全力应下,丝毫不管自己是否能干的来。像这种老好人,其实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为“取悦症”。

取悦症是一种强迫甚至成瘾的行为方式。

他们大多喜欢取悦别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好人,而且认为别人也是这么看的。为了维持这种好人形象,取悦症患者通常很少变现出愤怒和不悦,一心想着别人。

但是,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行为,常常是要付出代价的。

比如《芳华》的刘峰,一旦停止自己的“好人行为”,回归到正常行为,就要遭受所有人的唾弃。甚至自己,一心想求死。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想停止这种取悦性行为。

因为,取悦别人,相当于是为别人而活。

就像《便利贴女孩》,哪怕是自己的工作再忙,也不得以把别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

想要停止取悦他人,我们就要先来了解取悦症的三大分类。

取悦症并不只是简单的取悦、讨好别人。

在《取悦症》这本书里,将取悦症分为了三个类别,分别是:认知型、习惯型、情感逃避型。

认知型:认知型类人之所以会取悦别人,是因为背后的思维模式:你需要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而衡量别人是否喜欢你,就是你需要为别人付出多少。

也就是说,当你是一个认知型取悦者的时候,你会讨好身边每一个人,只为了别人可以认可你、喜欢你。

我以前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接触的对象是谁,我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对我有一个好的印象,他们都可以喜欢我、称赞我。

而为此,我需要付出的是:即便面对不认识的人,也要笑脸相迎,也要哄得别人开开心心。

然而事实是,很多人,即使见了几次面,以后出现在对方生活里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习惯型:习惯型取悦症,其实就是“被培养的”。因为为别人付出太多,所以也就习惯了。

这样的角色相当于我们每个人的妈妈,对于子女的要求,从来不拒绝。一心想着为子女好,所以为了子女带孩子、赚钱买房子,也是常事。

情感逃避型:这类取悦症,于他们而言,取悦他人,是想逃避那些不安的情感。

换句话来说,是不喜欢拒绝别人后所产生的愧疚感。一想到拒绝他人会发生一些冲突,就会引发他们的焦虑感。

取悦他人对于这类人而言,是一种保护自己、逃避愤怒和冲突的策略。

了解取悦症的类型,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究竟为什么会取悦他人。

在了解完取悦症背后的三大类型后,我们再来看看,该如何停止取悦他人的行为。

1.想“say no”时,别“say yes”。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强调要对别人好。他们不仅自己对别人的需求高度敏感,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样可以保持高度敏感。

曾在知乎里听到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父母的一个朋友带着孩子来自家玩,看中了女儿的一个玩具,想要拿走。这对父母认为,不就一个玩具么,人家是客人,拿走就拿走呗。

可是自己的女儿却始终不愿意,为此,还骂了自己的女儿不懂事。

其实这种情况出现在无数个家庭当中。来者是客,所以不过分的要求能满足就满足了呗,一个玩具算什么。

孩子,没有say no 的权利。

长大以后,就更是了。要对别人好,所以不能轻易拒绝别人。

说了太多“yes”,反而到该说“no”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哪怕内心真的很不情愿,但是就是不懂拒绝。

但是想要停止取悦症,首当其冲要学会的,恰恰是“拒绝他人”。

想想看,面对他人的请求,不懂拒绝,只能不情愿地应下了。但是既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情绪,说不定还有完成的后续风险。

因为,谁也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到。

想要拒绝别人,也不难。咱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的2个小技巧。

2.2个语言技巧,巧妙拒绝他人

“破唱片”技巧:所谓破唱片技巧,就是要提前准备一套应对别人请求的措辞,然后面对别人的请求及时应对即可。

比如:我现在真不确定,晚点再答复你。

“三明治”技巧:很多取悦者难以果断拒绝,那么就可以把拒绝的话像三明治一样,夹在恭维和肯定的中间。

比如:谢谢你可以想到我,但是非常抱歉,我这次真的帮不了你。下次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吃饭吧。

面对他人的请求,如果不能直截了当拒绝,那么不妨学习利用巧妙的话术拒绝。

3.凡是面对请求,都要学会“拖延”

如果靠语言都解决不了问题,那就靠行动来解决吧,拖就是了。

拖延虽然用在个人事务上,很影响效率。但是在应对他人的请求时,可以适当运用拖延的方式,把这件事情给忘记。

别人提起的时候,你只要说“不好意思,最近真没时间,以后再说成么?”“成。”

以后是什么时候呢?不知道。

在取悦者的行为上,有很多的“应该、必须”,比如:

我应该努力满足别人对我的期待;我应该像我别人期许的那样子活着;我对别人好,他们应该感激我;

其实,生活里才没有这么多应该,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不必为了满足别人的期许而活着,你帮助别人,不是因为你应该,而是因为你想这么做。

取悦他人,是一件十分消耗自己、且又占时间精力情绪的事情,非常不划算。

而且,与其取悦他人,倒不如取悦自己。

最后,以小说《无声告白》中的一句话来结尾: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