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网

​那个王思聪投资过的台湾直播App还活着

点击: 来源:踏青网
摘要:那个王思聪投资过的台湾直播App还活着 最近几天,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中文互联网,出现一个新的网络热搜词,是一个女生的名字。但你在微博什么的地方搜索这个名字,很大概率会一无

那个王思聪投资过的台湾直播App还活着

最近几天,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中文互联网,出现一个新的网络热搜词,是一个女生的名字。但你在微博什么的地方搜索这个名字,很大概率会一无所获。

当地媒体报道片段

这位小姐姐到底做了些什么,我们暂时先卖个关子。

就说社长在看到相关新闻的时候,提到她的职业是 swagger。这个词社长还是第一次听到。感觉上,它的构词法应该象是从Blog到Blogger这样。

在百度或微博搜索swag是什么意思……

……你只会发现它跟说唱艺术的联系。

好吧这肯定不是我们要找的。

实际上,刚才新闻里面提到的 swag,是一款颇为流行的手机直播App。它的主要市场是台湾地区,但主页却特意标明产品受到美国法律的管辖。

真相只有一个:Swag上面的直播,说白了,都是小孩子不能看的那种类型。

苹果不会允许任何色情或擦边的App上架。连老大哥P站都上不去,swag当然不可能例外,但iPhone用户可以访问网页版,至于Android用户就可以随意下载App享受更好的体验。

实际上,作为生态管理得最好的应用商店,能否在苹果AppStore上架,不仅关乎是否要触及众多高价值的苹果手机用户,还能直观地看出你家的App是否合乎世界各地任何挑剔的法规管辖。

所以,这就不由得让社长想到几年前的一件往事:2015年10-11月,台湾另一款视频直播App “17直播”因涉黄,在AppStore和GooglePlay平台被下架两个月。

现在让我们先把swag放一边,一会我们还会提到它。

如果你觉得这个“17直播”(17Media)很耳熟那就对了。是的,最近被多次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国民老公”王思聪,曾经在“17直播”的早期投资过它。

据当时媒体报道,2015年8月底至9月初,先后有人在17平台直播吸毒、直接涉黄甚至儿童洗澡等,可谓群魔乱舞。

下架风波之后,17直播沉寂了好一阵子,国内科技观察者在得出它依靠打擦边球走红的结论后,也都陆续不再关注。

好在,王思聪投资17的金额也不是特别大,跟他后来对熊猫直播的投资相比要好得多,毕竟不至于让他坐不了高铁。

经过艰苦地翻阅这段时间的媒体报道,社长发现,17直播恢复上架以后,虽然又经历了几次危机,但一直活到了现在,不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攻城略地,还差一点就在美股成功上市了。

首先让我们回到风起云涌的2017年,这是台湾本地媒体制作的2017全年最热的直播App榜单:

众所周知,中国和美国是手机直播最发达的两极,分别发展出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两条主要道路。国产或由中国公司收购、孵化的直播产品,纷纷飘洋过海,在世界各地应用市场“屠榜”。甚至就连面向中东市场的直播App,中国公司也没有放过。

在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市场,猎豹移动旗下的 Live.me、YY海外版 Bigo、以及专门做出海的 Up直播都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而 Twitch 这样的欧美劲旅也表现不俗,留给台湾本土,或专门针对台湾市场的产品空间非常局限。

在这样的环境下,17直播仍是依靠初期生猛的造势,在排除了一批危险的擦边球内容之后,还能成功在宝岛站稳脚跟,此后又进入邻近的日本市场。

2017年底,17直播登上日本主流电视台TBS的访谈节目,被称为“让人月收入300万日元的神秘App”。

吸取了UGC内容监管不力的教训,17直播进入新市场时,加强把关,高价引进有品质和影响力的主播,这才造就了半年内打到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二,仅次于DeNA投资的本土平台Showroom 的成绩。

2018年,17直播跟新加坡一个类似Tinder的交友应用Paktor(拍拖)合并,成立M17Entertainment公司。6月,M17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定为17的拼音“YQ”,甚至都已经在纽交所大楼挂上了条幅。

万万没想到,6月6日挂牌以后连续4天,M17居然没有任何一次成交记录。最后M17不得不撤销上市。这导致公司白花了1亿元新台币,创始人、艺人黄立成气得在Facebook破口大骂花旗和德银两家承销商。

好在公司的主营产品发展态势尚好。M17招股书显示,其主要市场是除中国大陆外的亚洲发达市场(台湾和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2018年1季度其在上述市场份额19.2%,排名第一。仅就台湾市场而言,M17的市场份额是 38.6%,是第二名的2倍。

此后到12月,17直播继续拿下香港和日本市场直播App市场份额第一,全球注册用户超过4000万人,签约主播人数上万。

12月6日,M17宣布获得香港游戏公司MadheadCEO曾建中领投的2500万美元融资。然而到了25日圣诞节,画风突变:公司毫无预警的宣布裁员70人,涉及技术和销售部门为主。

当时M17全球员工近600人,但台湾办公室被裁撤的工程师就占到部门的2/3,节目部门人员裁掉一半。

这个裁员消息,也引发了当时台湾媒体对M17经营状况的担心。好事者还询问当地劳动部门,结果是:资方没有违规。

截至获得这轮融资时,M17的主要股东包括InfinityVenturePartners、Yahoo日本、VertexSEA、KTBVentures、GoldenSummitCapital等,其中已不见王思聪的身影。

媒体分析,在17直播与新加坡Paktor(拍拖)合并为M17之后,公司盘子变大,创始人黄立成的控制权也逐渐被稀释。新的运营团队为公司指明了一些新的方向,也开始着手清理一些17直播的历史遗留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主播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2015年底涉黄下架显然对17直播的创始团队是个极大的教训,此后他们加大了主播审核和培训的投入。

据台湾《数位时代》报道,17直播马上引入了“直播顾问”制度,开始系统性的培训主播,不仅协助他们找到合适的直播内容与定位,还根据个人能力和长处,因地制宜地做才艺训练。

在日本发展一开始,17直播就完全引入了这个训练机制。即使如此,相对于日本高度发达、保守,且集中于少数集团手中的艺人培训机制,17直播让素人更容易被看到,形成了“半专业”的内容创造体系。

根据2018年招股书,M17 严重依赖头10名“新台币玩家”付费用户贡献ARPU值;也严重依赖少量头部主播,6%的主播贡献了70%的收入。

12月3日,17直播产品负责人做了一次分享。她虽然还是想办法拓展17直播的外延,并想要定义为“用科技创造即时互动”的平台,改变人们的口碑,但也毫不隐讳说自家产品其实就是被看作“辣妹直播”。

“认为17直播是辣妹平台的请举手。”她发问之后,现场大约一半的人举手。

更深一步,这意味着 17平台最倚重的商业模式,依然是“打赏”,台湾民众依据英文发音昵称其为“抖内”(Donate)。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17直播平台内一共送出2150万次礼物。

如果对“抖内”的依赖不减少,17直播和M17就不得不继续烧钱,投入主播培养和挽留;而发生在广阔的中国大陆上的抢人大战,可谓其“前车之鉴”,主播维持的运营成本将只高不低。

这可能造成了M17不得不在拿到融资之后,就马上精简团队。它们的钱需要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在黄立成主政17直播的发展初期,公司曾有过多方面未来发展设想,VR/AR当然有考虑过,而IPO中止后也说要去日本市场发展70位虚拟偶像(类似Vtuber)。

黄立成甚至还推介过一款直播+区块链产品“秘银”(Mithril)。

但目前来看,公司多元发展的主要期望则是直播电商。

在台湾,17直播与保健食品电商网站iHerb.com合作推出品牌贴纸,创造更多曝光。10月份,17直播又做了一款手游《神魔之塔》的推广活动。

同时,17直播还跟台湾电视公司签约,推出一档益智节目《台视17Q》,让手机作为电视的“第二屏”,观众直接参与节目互动。

中国大陆曾有微信“摇电视”、湖南卫视的“呼啦”、东方卫视“哇啦”等App试图实现类似的能力。不过,17直播的技术可以做到互动选单的出现与电视节目完全同步,所以获得了电视台的认可,未来可以做进一步导购,乃至做节目播出时的同步民意调查。

只不过,因为M17什么时候再尝试IPO还不清楚,现在的运营数据又变得不透明,这些商业模式的成效如何,恐怕还需要时间来进一步验证。

今年11月1日,M17宣布收购中国大陆竞争对手MeMe直播,它是由游戏开发商趣加FunPlus和映客共同创立的,约等于映客的海外版。

这个消息对海外直播江湖而言意义重大,因为MeMe直播过往不仅在台、日等地区攻城略地,还在印度市场表现不俗。

通过本次并购,M17不仅一举闯入印度市场,还在所有亚洲市场的总市场份额一举突破60%。

至于中国大陆市场……17直播从乐视拿了1.5亿建立过一个中国办公室,但从此之后就没什么消息了。

遥想当年,业界普遍不看好17直播的主要原因,是它仅仅依靠情色信息、大量不知真假的“美女主播”等作为噱头招揽用户,这类似俄罗斯的视频聊天网站Chatroulette,在大量媒体曝光后也就只是昙花一现。

人们询问,17直播“靠晒、性与窥私欲能走多远?”

结果,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 Swag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Swag并没有没落,反而因为理直气壮地吸引成人主播,而站稳了行业的脚跟。

在台湾,以17直播为代表的平台,同样让旗下主播形成了跟内地类似的公会、经纪人体系,也有主播抱怨自己遭遇了过量劳动。

而swag提供的是一条“光明正大”(?)的道路,主播竞争激烈程度远小于非涉黄直播,毕竟舍得下海这件事本身已经构成了足够高的门槛。

不过这广告词怎么看……怎么别扭啊。

据报道,swag的大尺度直播,采用“分段收费解锁”的方式。主播开演后,用户需要花费少量金钱获取入场门票;之后表演到中途就会预告接下来的节目,若想继续,就得付出更多金钱解锁。

一些主播——就比如本文开头提到那位上热搜的小姐姐——也会在Twitter、Instagram等地放出10几秒钟的预告,吸引人们关注她们的swag账户。

我们中国大陆用户已经习惯了对于不良信息的强监管,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倒逼国内直播、短视频平台不得不考虑“小姐姐”之外的谋生手段,因此诞生了meme、土味直播等多样化的内容方式。

但对于尚未开始严格管理此类内容的台湾地区而言,……既然堆小姐姐直播是最容易最快的来钱方法,为什么我还要舍近求远呢?

因而 swag在台湾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口碑。台湾《中国时报》的调查,痛斥15岁小孩都能随意下载swag,还偷花大人的钱买虚拟货币“钻石”,写得语气口吻,完全就像是内地的《法治在线》。

对了,所以那个上热搜的小姐姐,她到底是因为做了什么而成为热门话题的呢?

答案就是,她原本只在swag平台上付费下载的一部分视频内容,被人偷录以后放到网上,她因为盗版收入降低而崩溃,要以违反当地著作权规定为由状告相关网民。当然,这遭到不少网友的嘲笑,比如“敢拍就不要怕外流啊”。

很多时候,色情站点都没有什么用户体验可言,因为这是所谓“刚需”。但如果有像swag这样的地方,开始注重用户体验,获取又比较简单,那么当然是更好的选择。

P站前几天感恩节期间推出299美元的终身会员,只是其花样修炼“用户体验”道路上的一例。P站这个商业模式建立的基础,是有人愿意为720p以上的更高清视频、直播、跳过广告等附加服务买单。

但即使不付费,可以收看的内容也已经极为丰富,况且P站没有任何保证说,你付钱就可以不会被分析个人数据。实际上P站一个主要的商业模式,就是分析用户数据。

但互联网上又不是只有一个P站,其它各种大大小小的网站,既有网盘和BT分享,更有直接点就能看的在线点播,盗版内容也很容易获取。实际上,现在非高清的此类视频都逐渐免费提供,放在几年前也都是要收费的。

所以,能在成人领域真的站稳脚跟,也说明人们不再“饥不择食”,而是分出了细分的用户圈层,可以更精细化的进行分类营销和多次付费,并把愿意持续付费的高价值用户,和只是搭便车的免费玩家区分开来。

最后,我们必须要严肃的说一句:

即使在再怎么开放的社会,人们大概还是不能允许一个少儿都可以随便接触的此类产品出现,也因此,现在看起来还风光的swag一定会限制自己的发展极限。

而且,这类商业模式容易形成路径依赖,长久以后,你除了赚这种钱,已经不会其它的赚钱方式了,而公众也不会再用其它的眼光来看待你。这也许就是走这条路要付出的代价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