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九大镇国之宝,你全知道吗
我国九大镇国之宝,你全知道吗
《国家人文历史》(原《文史参考》杂志)独家邀请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在国宝中经过周密、慎重的思量、权衡,盘点出了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
1.太阳神鸟金饰:三千年前的飞天梦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2001年在成都市金沙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金箔纹饰(太阳神鸟金饰),纹饰由黄金打造,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有种向着太阳下飞翔的视觉效果。厚度仅0.02厘米,薄如蝉翼,重20克,采用精湛的切割技术在打造的,工艺精湛。
太阳神鸟金饰,象征着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太阳神鸟图案反映了人类早期朴素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阳光是生命的源泉,太阳因此成为人们最早崇拜的神;中华先民把太阳和在天空中飞翔的神鸟联系在一起,认为是神鸟在驮着太阳飞行。太阳神鸟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图腾。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2.西周利簋(guǐ):武王伐纣亲历记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在陕西临潼出土。内壁铭文明确记载了“武王征商”之役的状况。“利”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周武王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故而被称“利簋”。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器身所饰饕餮纹、夔纹以及云雷纹线条粗犷流畅,既凝重又神秘,具备了特有的历史面貌和时代风格,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特征。这些装饰花纹是和盛行青铜器的商周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思想意识紧密联系的,是奴隶制社会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政治文化组成部分之一 。
该簋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是该器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虽很简略,却记录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为破解上古史中一个重要的疑案作出贡献,足见其弥足珍贵。利簋无疑是一件国宝重器!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 ,历史文化价值极高。2003年,利簋随34件组档案文献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02年1月18日, 利簋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
3.秦石鼓文: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石鼓又称陈仓石鼓,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大秦帝国的“东方红”,世称“石刻之祖”。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627年发现于凤翔府陈仓境内的陈仓山(今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十个花岗岩材质的石鼓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都镌刻 “石鼓文”(大篆),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 《猎碣》 。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自明清以来,一字抵万金,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迹。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
故宫石鼓展厅
4.西汉《孙子兵法》竹简:为孙武、孙膑正名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其作者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有“兵圣”的美誉,他留下来的唯一著作——《孙子兵法》,不但成为其后中国历代研习兵法者必读之书,而且较早就有十余种文字的译本发行海外,因此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在作战中经常阅读;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战略专家根据《孙子兵法》,提出改善美苏关系的“孙子核战略”;其后更出版孙子的语录供军人阅读。《孙子兵法》还成为美国、日本等国企业家进行商战的必读之书。
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5.《平复帖》:见证汉字流变
《平复帖》为晋代陆机的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9行84字。手卷,纵23.7cm,横20.6cm ,是传世年代最早的西晋名家法帖。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故名。上有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和“宣和”、“政和”二印。
现存的《平复帖》是孤本。从武周时期王方庆临摹先人王羲之、王献之等而成的《万岁通天帖》看,东晋时楷书已经成形,再证以西晋写经,可以肯定有隶书特点的章草《平复帖》是西晋真迹,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同时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陆机《平复帖》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其上盖有历代名家的藏书章,帮后人层层把关,有"中华第一帖"之称。所以在书法国宝中,《平复帖》是堪称“镇国之宝”的。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该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2011年4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书法·草书》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之一为陆机章草书《平复帖》。
6.五牛图:重金购回的神妙绝品
韩滉《五牛图》卷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堪称“镇国之宝”。
《五牛图》画在一张窄而长的桑皮纸上,五牛姿态各异、身形逼肖,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不设任何背景,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韩用粗壮雄健而富于变化的线描,表现牛的骨骼和筋骨,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五牛毛色的不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所以元代大画家赵孟頫题道:“五牛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韩由于画艺高超,又对牛的生活习性熟悉,才能留下如此神妙绝品。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7.真珠舍利宝幢 :北宋苏州工艺集锦
藏于苏州博物馆
这件宝幢制造于北宋年间。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整个真珠舍利宝幢用于装饰的珍珠差不多有4万颗;塔上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更见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难度极大;然而,天王的威严神态,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静穆庄严,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
从真珠舍利宝幢身上,人们可见五代、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五代、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8.定窑孩儿枕:观音赐子,栩栩如生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定窑孩儿枕,釉色牙黄,工艺精巧,先使用模具烧制成型,再加以精细的雕工,活泼可爱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双臂紧抱置于头下,两脚叠压稍稍抬起,孩儿神态栩栩如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定窑孩儿枕的传奇故事。北宋时期,有一对夫妻,同为烧窑能手,虽然结婚10余年,生活幸福美满,但眼看两人都已近而立之年,却无子嗣。在中国古代,民间流行一种习俗叫“栓(拴)娃娃”,也叫“抱娃娃”。是说婚后不孕的妇女到当地的天后宫,拜求送子娘娘赐子,然后用红线拴上一个泥娃娃,抱回家,再供奉起来,就能顺利怀孕。于是,他们夫妻二人就请了一个泥娃娃。 但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夫妻二人仍然没有得子,妻子日日为此伤心,丈夫则一气之下将泥娃娃摔了个粉碎。但这一摔却将妻子的心摔了个粉碎,她觉得自己再也没有怀孕生孩子的可能,在哭泣中蒙眬地进入梦乡。
睡梦中,她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娃娃在草地上欢笑着奔跑,口中还不停的叫着娘。跑累了,小娃娃头倚靠在胳膊上,笑盈盈地躺在了地上。一觉醒来,她的心情好了许多,睡梦中孩子的笑脸也一直留在了她的心里。思来想去,她画了一个样子,挑了一块上好的坯土,描摹出了一个小孩样的瓷枕头。丈夫见妻子如此这般,就将妻子所描绘的枕头精心烧制。这只孩儿枕,精巧秀丽、栩栩如生,特别惹人喜爱,妻子枕着它睡觉,仿佛便能在睡梦中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娃娃。没想到过了半年,竟然怀孕了。夫妻二人喜出望外,认为孩儿枕起到了天后宫泥娃娃的作用。依照民间习俗,请回泥娃娃的妇女成功怀孕后,每餐要给泥娃娃安排碗筷,逢年过节还要摆上水果糕点,换上“百家衣”。于是,家里的孩儿枕便也有了同样的待遇。后来,他们的孩子顺利出生,孩儿枕就成了孩子的大哥,还要按照民间的习俗,叫这瓷枕为“娃娃大哥”。
9.渎山大玉海:酒瓮里的改朝换代
藏于北京北海公园玉瓮亭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重达7000多斤,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玉器周身雕刻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翻滚,漩涡激流,气势磅礴,海龙下身隐于水中。可以说,这是一幅活生生的龙宫世界的景象,神秘莫测。鲜有出其右者。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预示了明清时代又一个玉作高峰的到来。
渎山大玉海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应为镇国玉器之首。
“渎山大玉海”陈列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每天向千万游人展现着它雄伟壮丽的风姿,是北海一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