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网

​化工行业“绿色”引航者-访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现英

点击:177 来源:踏青网
摘要:化工行业“绿色”引航者-访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现英 在低碳、环保、清洁等关乎人类福祉的“最大公约数”引导下,化工企业所面对的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度变化。无论是刚

化工行业“绿色”引航者-访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现英

在低碳、环保、清洁等关乎人类福祉的“最大公约数”引导下,化工企业所面对的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度变化。无论是刚性指标的约束,还是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的共识,都需要化工企业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植入到转型升级的全产业链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家理念

河北诚信化工公司董事长褚现英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完全可以变废为宝,要用好这些‘垃圾’,就必须确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一系列的创新活动,让河北诚信化工摆脱了化工企业高耗能、高污染、高毒害的“三高”形象,逐步走上了低耗能、零排放、轻毒害的绿色发展之路。

2月13日,在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厂区内,技术人员正在对氢尾气综合利用深加工项目进行设备检测。该项目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氢尾气,采用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合成氨,年节约标煤8万余吨、合成氨10.8万吨,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6亿元,被业内誉为绿色转型的“鸿篇巨制”。

从一个即将破产的乡镇小厂,发展到化工行业的“绿色”引航者,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如此大的跨越,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靠的是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在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有一个曾经让管理层和生产者都很“头痛”的803车间。这个车间过去蒸馏尾气气味比较大,以前一直是通过有机溶剂吸收,不仅运行成本高、容易产生气味,而且由于吸收液需进入生化水处理,导致COD运行负荷大,是个很难攻克的“减排难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该公司组织成立了“蒸馏尾气处理技术攻关小组”,以公司科研技术力量为主,吸收国内同行的可借鉴经验,成功研制出“蒸馏尾气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技术改造,将有机溶剂吸收更换为光催化,通过产生的臭氧、羟基自由基等将废气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水及小分子有机物,从而实现高标准排放。经过这一技术改造,蒸馏尾气处理运行成本每天降低了300元,每年可节约资金10万元。尾气恶臭气体浓度≤1700无量纲,远远低于国家≤6000无量纲的排放标准。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在公司董事长褚现英看来,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完全可以变废为宝。“要用好这些‘垃圾’,就必须确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氰化钠及其衍生物生产企业,也是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同时也是排放“大户”。“对于化工企业来讲,最大的失衡就是发展与责任的失衡。我们解决这种失衡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不安全、不环保的效益坚决不要!只有做到绿色发展,企业才能赢得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良好机遇,步坚而行远。”褚现英这样说。

为实现低排放、再利用的绿色发展目标,该公司在生产经营中设立了层层环保“关卡”。首先建立了能源管理制度,成立了能源管理小组和能源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开发、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总结交流节能技术和经验。同时,小组还对公司各车间用能进行计量监督、统计监督和能源节约的巡回检查,按月、季、年汇总各单位能源消耗报表并做好能耗分析,建立节能管理技术档案。在此基础上,又分项制定了燃料、用电、用水、用热管理办法,根据生产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消耗量限定值。

为了充分激发员工创新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活力,公司还建立了能源管理奖惩机制,用奖罚分明的办法引导员工,只要能达到公司制定的节能减排指标,从厂长到车间主任到班组长到各岗位员工都可以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相反,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关责任人员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如今,在河北诚信“人人都是节能减排尖兵”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该公司的污水处理车间,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净化能力不强,不能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虽然可以达标排放,但并不能实现回收利用。于是公司就自行组织内部研发力量,投资近8000万元设计建设了“污水深度处理中心”,主要处理各个生产车间的工艺废水、生活污水以及部分系统的循环水。“污水深度处理中心”由调节池、厌氧池、混凝池等二十余座池体全部防腐的处理单元组成,每个处理环节都经过了技术改造,一方面提高了处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处理效率。“污水深度处理中心”正式运行后,成功将高浓度的化工废水,处理成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达标水”,实现了生产系统循环再利用。

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转型升级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各个环节,处处可见“高科技”的力量。在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氰化钠储存仓库,踏入大门前3米范围内,尖锐的警报声立刻响起。库管员符永宾介绍到,他们在生产、储存场所设计安装了防入侵报警系统,确保从投料到成品再到储存都得到有效监控。

“近三年企业的研发投入就达7.49亿元,占销售收入的3.62%。”褚现英告诉记者,公司能实现转型升级,得益于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企业的今天。”当下,河北诚信的创新已经从政策鼓励中彻底落地,成为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紧握的制胜法宝。该公司主产品氰化钠在生产过程中由轻油裂解产生的尾气总量可达35700Nm3/h,这些尾气可提纯出氢气27000Nm3/h。过去由于认识不到位,加上技术力量不足,这些尾气主要通过燃烧转化为蒸汽供生产利用。然而,企业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氨气作为合成原料,这些氨在合成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氢,可是氢气却一直靠外购。这使得褚现英认识到,尾气中的氢作为燃料燃烧远没有用于生产合成氨的利用价值高。于是,褚现英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实施含氢尾气综合利用创新。经过公司上下的多方努力,含氢尾气综合利用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并很快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该项创新采用变压吸附法、深冷分离法等工艺技术,改变了以往将尾气燃烧转化成蒸汽的做法,将含氢尾气进一步利用,制备成合成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年可节约标煤8万吨,实现经济效益1.6亿元,补了我省工业行业的空白。

三聚氯氰综合利用项目是该公司创新发展的又一典型案例。三聚氯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盐水,含盐水经过四效蒸发装置,将含盐水分离为工业盐。工业盐经过处理后,电解成为液碱与氯气,液碱和氯气分别又成为氰化钠与三聚氯氰的原料。通过此项创新,公司年可实现经济效益5100万元。一系列的创新,让河北诚信逐步摆脱了化工企业高耗能、高污染、高毒害的“三高”形象,逐步走上了低耗能、零排放、轻毒害的绿色发展之路。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具备了在化工产品检测领域的17个项目的国际水平检测能力;参编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3项;申请专利88项,授权专利25项;3项新产品获得国家“无机化工科技奖”。

不加大投入绿色发展就是句空话

在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中控室,工作人员李泽民轻轻点击鼠标,远在氰化钠生产车间的1号液氨储罐出料阀门自动打开,开始为裂解炉供氨。李泽民操作的这套系统,名为液氨储罐区DCS自动化控制连锁系统。不久前这套系统再次进行了改造升级,在液氨储罐进出口管线上增设了紧急切断阀,并与生产现场有毒气体报警探头连锁,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能在第一时间切断泄漏源。“我们投资3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对所有化工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褚现英表示,不加大投入绿色发展就是句空话。因为“只有通过不断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就像所有快速发展壮大的企业一样,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在转型升级中也遇到了不少“成长的烦恼”——研发能力弱、环保瓶颈凸显。如何破解这些发展中遇到的“烦恼”,褚现英认为,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此,公司在研发投入上,实行“按需投入”,明确提出用于创新研究的经费上不封顶;在设备更新上,实行“优先投入”,提出在各项开支中设备更新费用优先列支;在人才培养上,实行“计划投入”,提出根据人才培养计划逐年加大投入。

如今,在资金不断投入的促动下,公司在传统动能上得到了改造提升,在新动能培育上生机盎然——投资近8000万元设计建设的“污水深度处理中心”运行良好;投资3.3亿元建设的含氢尾气综合利用项目初见成效;投资4.5亿元建设的有机螯合微肥项目已得到国际市场认可;投资6.5亿元的精细化工系列产品项目可新增销售收入14.8亿元……

也正是通过高投入,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上马的30多个项目,实现了循环经济与产品链组合——在不断丰富产品链的基础上,利用产品副产物与产品原料间的共生关系,将副产物进行充分利用,形成以氢氰酸为根基,氰化钠为主干,其他产品为次生干的大循环体系,站稳了国内外市场。目前,河北诚信已与德国巴斯夫、德国拜耳、瑞士先正达、瑞士科莱恩、美国宝洁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6年,公司完成销售额120亿元,实现利润17.37亿元,同比增长19%、33%。

河北诚信化工介绍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精细化学品制造企业、石家庄市工业五十强企业、河北省百强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公司始建于1990年,1994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5000余人、总资产60亿元,主要产品为氰化钠、黄血盐钠、三聚氯氰、苯乙腈、苯乙酸(钠、钾)、丙二酸酯系列产品、氰乙酸酯系列产品、EDTA螯合剂系列产品等五十六个品种,其中氰化钠、三聚氯氰获“河北省名牌产品”称号;丙二酸二乙酯获“河北省优质产品”称号,酯类系列、螯合剂系列、苯乙酸系列产品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同行前列。公司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十三五”规划目标:到“十三五”末,年销售额达近200亿元,利税达到22亿元。“十三五”期间公司将紧盯同行业的国际国内先进水准,以原有产品为基础,积极发展医药化工、农用化工、精细化工,并向其终端产品延伸开发,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加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百年诚信企业”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