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网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看看古代版的交通规则

点击: 来源:踏青网
摘要: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看看古代版的交通规则 东晋简文帝任抚军将军的时候,有一次和重臣桓温一同上朝,不能并排行走,谁走前谁走后呢?简文帝虽皇室之后,当时只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看看古代版的交通规则

东晋简文帝任抚军将军的时候,有一次和重臣桓温一同上朝,不能并排行走,谁走前谁走后呢?简文帝虽皇室之后,当时只是抚军;桓温虽权高位重,却为人臣。两人多次互相谦让,都要对方走在前面。桓温最后不得已只好在前,一面走一面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这句诗出自《诗经》,在此意为我走在前面,为王做先驱。桓温引此以表示谦让。简文帝也很聪明,回答说:“这正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这句也出自诗经,意思为官职年龄不论大小,跟着君王向前走。

这则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里“言语”一章。魏晋时由于车少人少,交通规则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呈现,但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讲究敬上尊老及区分轻重缓急。故事中的两个人,为走路推让,体现出对规则的遵守,也体现出古人的修养。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看看古代版的交通规则

唐朝时,长安、洛阳很繁华,交通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开始有了交通法规《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无正当理由在人群中骑快马或驾快马车,将用竹板打屁股,五十下!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五十下之后,往往会皮开肉绽,谁敢不遵守?

宋朝规定行人都靠左行,理学家朱熹出行,哪怕是小道,也必定靠左。他的学生问:“您走官道靠左,是怕跟别人撞车,这小路上又没马车行人,哪边好走就走哪边呗!”朱熹说:“君子为人处世,讲究不欺暗室,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虽然这是小路,也应守规矩。”贤人就是贤人,他们就是这么有自律性!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看看古代版的交通规则

曾读过一篇文章。作者和德国朋友步行到一个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因为偏僻,又是夜晚,马路上一辆车也看不到,他就要走过去,却发现德国朋友驻足在斑马线前。他不解,德国朋友说:这是规则。同时德国朋友一脸疑惑:你们中国人不管规则吗?他由此心生惭愧。不论是否确有其事,这种做法却值得深思。

曾有个让人脸红的名词,叫“中国式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只要凑够一撮人就行了。这样的情形生活中司空见惯:行人夹在车流中,哪管司机愤怒而无奈地按喇叭。血肉之躯淹没在如水的车辆中,就像芦苇摇晃在洪水中,转瞬之间就可能不复存在,还有一些电动车、摩托车,闪电一般见缝插针,红灯闪着也照样抢着过,不时上演着惊心动魄的一幕。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看看古代版的交通规则

一边是以秒计数的很少的时间,一边是生命与安全,是秩序与文明,是形象与责任,这天平两端担的不是鸿毛与泰山吗?可是,算不过来这个账的人,还不少。违法成本太低,而占便宜的心理与侥幸心理又占了上风。至于形象不形象,修养不修养,反正又没有人认识我。

古人说:“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少一些急躁,多一份从容,从自身做起,不闯地上道路的红灯,也不闯人生道路的红灯,更不闯法律法规的红灯。懂得礼让,敬畏规则,何尝不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敬畏,对秩序和社会责任的敬畏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