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牺牲后:延安5000人为他送行,妻子悲痛欲绝,唯一女儿不简单
左权牺牲后:延安5000人为他送行,妻子悲痛欲绝,唯一女儿不简单
1942年4月25日,日军出动1万余人,从两翼包抄了十字岭。除了兵力外,敌人还配备飞机轰炸,危急关头彭德怀和左权迅速做出“分路突围”的决定。
在商讨突围对策时,左权坚决要求自己担任断后和掩护的重任,起初彭德怀不同意,但左权非常严肃地说:“你是总指挥,只要你在总部就在。”
决定之后,彭德怀纵身上马,随后向同志们高呼:“马上按指定方向突围!”看着彭德怀远去的背影后左权才放心,他迅速收回目光指挥后勤人员突围。
左权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上空有数架敌机轮番扫射、投弹,后勤人员因缺少战斗经验,在战火中跑来跑去,很多重要物资也丢的满地都是。
面对混乱的局面,左权不得不站在高坡上指挥,到了下午四点多大部分人员都冲出了包围圈,可左权依然站在山岗上不停地指挥疏散,高喊着:“同志们,不要怕,快冲啊!”
在突围最后一道封锁线时,突然一发炮弹呼啸而来,左权前面是两位女同志,他一边高喊:“卧倒!”一边扑向了两个女同志,随后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两位女同志幸免于难,可左权的头部却被弹片击中,当场牺牲,终年37岁。
1:遗体遭到敌人羞辱
“十字岭”战斗在惨烈中结束,我军伤亡惨重,遍地都是尸体。当同志们找到左权的遗体时,发现除了头部外,他的胸部、腿部和左额都被弹片击中,鲜血染红了军装。
多年后,提及左权的牺牲,彭德怀说道:“虽然炮弹降落的时间极短,但左权作为一名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事参谋长,他是完全能够想到办法避开的。可当时为了战友,他选择牺牲自己。”
左权
左权刚牺牲后,战友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向他的遗体行了一个军礼,但是因为当时附近常有日军出没,他们不能立刻将左权安葬。
为了保险,战友们先是取下了左权手中的枪,随后将他的遗体抬到了隐蔽的荆棘处,用一床破旧的军被盖好,军被周围又放了很多树枝作为遮掩,转而继续向突围处撤退。
一直等到日军完全撤出十字岭,总部警卫员才带着战士们到附近老乡那里买了一口棺材,将左权的遗体就地掩埋了。
然而,没想到日军竟然截获了“左权失踪”的电报,这封电文让他们很是兴奋。丧心病狂的敌人为了鼓吹自己的胜利,派人返回十字岭,他们摧毁了左权的坟墓,挖出棺材,将尸体暴露在荒郊野岭大肆凌辱,还拍照发表在伪报纸上,大肆宣传自己的“战果”。
日军此举动,让抗日根据地的军民愤怒不已,毛主席随即批准了厚葬左权。1942年10月10日,延安5000军民为左权下葬。
左权葬礼现场
在左权墓碑前,时任野战政治部主任的罗瑞卿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让在场的人热血沸腾,每个人都做好了为左权报仇的准备。在公葬仪式现场,就有50多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军。
1:妻子刘志兰悲痛欲绝,六年后才改嫁
左权牺牲的噩耗很快传遍了延安,妻子刘志兰是从叶群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几乎当场晕倒。
像所有不能接受亲人去世的人一样,刘志兰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马上跑去问朱老总,在朱老总的办公室里她看到了彭德怀的电报:“十字岭激战,总部被围,左权失踪”。
刘志兰追问:“失踪是什么意思?”
朱老总的解释击碎了她最后的幻想,想到他们才结婚一年,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如今就阴阳两隔了,刘志兰放声痛哭,眼睛都哭坏了。
刘志兰
朱老总看着哭到几乎晕厥的刘志兰,心情也很悲痛,他不停地安慰刘志兰,让她接受这个事实。
几天后,已经哭干眼泪的刘志兰强忍悲痛,为延安《解放日报》撰文:“为了革命,我贡献了我能贡献的一切,包括我的最爱的丈夫……..我将学习你,继续你的遗志奋斗…”
左权早在苏联留学时,曾有过一位女朋友,不过后来因为政治立场问题,两个人分手。回国后整整10年,左权还一直是单身,这主要是 因为他眼光比较高,没有一定政治素养的人他是看不上的。
刘志兰生于北平,曾和浦安修一起在北平师范大学女附中读书,读书期间也是一个热血青年,还曾参加过“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刘志兰不但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皮肤白皙,容貌美丽。在延安时和浦安修、叶群并称为“延安三美”。
左权、刘志兰
因为过于优秀,刘志兰在选择配偶时也很挑剔,在左权之前压根没谈过恋爱。而她和左权的缘分,还是朱老总牵线的。
看着34岁的左权整日奔波在前线,生活上却无人照顾,朱老总很着急,就和夫人康克清商量尽快给他物色一位革命伴侣。
1939年2月,22岁的刘志兰在晋东南妇女代表大会上代表妇女讲话,她声音洪亮、落落大方、思维敏捷,瞬间就引起了康克清的注意。
康克清回去和朱老总一商量,就开始牵线搭桥,最终促成了这段革命婚姻。1939年4月16日,左权和刘志兰在八路军总部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虽然相差12岁,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感情。
左权家书
婚后不久,刘志兰就怀孕了,前期反应很厉害,经常呕吐不止。当时因革命需要,左权夫妇并没有住在一起,因担心妻子的身体,每天傍晚左权都会抽时间骑着马去看她,这个暖心的举动整整持续了两个多月。
经历了十月怀胎之苦,刘志兰生下他们爱情的结晶,彭德怀为其取名为“左太北”。左权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只要在家总是会主动替妻子分担家务,照顾女儿等等,有时候小太北半夜哭闹,也是左权起来哄睡。
1940年8月,为了筹划“百团大战”,左权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让刘志兰带着女儿去延安。临别前,左权还请来摄影师,一家三口在村口留了纪念。
左权全家福
虽然前线作战很忙,但每当夜深人静时左权就会想到远在延安的妻女,他前后给妻子写了十几封家书,诉说自己对他们的爱和思念。
在延安的刘志兰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边抚养女儿,一边期盼着能够早点和丈夫团圆,只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丈夫以身殉国的噩耗。
左权牺牲后很长一段时间,刘志兰都无法从悲痛的情绪中抽离出来,为避免触景生情,她主动脱离了丈夫的生活圈。
但组织上并没有忘记关照刘志兰,尤其是对她的个人感情问题,更是尤为关注,起初领导和同志们提到改嫁,刘志兰并不回应,甚至是摇头的。
一直到左权去世六年后,刘志兰才开始考虑个人问题,后来她和左权的秘书陈守中组建了新的家庭。
虽然改嫁,但刘志兰从未忘记过左权,还赡养其父母,后半生更是为左权的个人名誉问题而到处奔走。
虽然他们只做了三年夫妻,但留给刘志兰的却是一生的思念…..
3:唯一女儿左太北,成为技术人才
左权牺牲后,让无数革命同志深感痛心,但此时他唯一的女儿左太北却毫无感觉,她还只是一个不到两周岁的婴儿。
左太北出生在革命根据地辽县,辽县是太行山的一部分,叫太北去。所以彭德怀为其取名为“太北”。
左太北是在延安保育院长大的,起初他对父亲并没有什么概念,当到了懂事的年纪她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于是回到家就开始跟妈妈要爸爸。
左太北和父亲合影
每当左太北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时,刘志兰都心如刀绞,一开始她并没有将左权去世的消息告诉女儿,她觉得女儿太小不应该承受这种悲痛。
到了左太北五六岁的时候,刘志兰觉得不应该隐瞒了,才将这个不好的消息告诉左太北。虽然那会她还年幼,但当知道爸爸再也不会回来时,左太北还是伤心地哭了。
唯一欣慰的是,彭德怀一直对左太北视如己出,每周末都会将她接到家中玩两天,还会给她买糖果。
左太北
建国后,左太北和母亲也来到了北京,她也是彭德怀家里的常客,后来刘志兰去异地工作,彭德怀就将左太北接到了家中,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给她将其父亲左权的故事。
虽然是左权的女儿,但左太北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一直到1952年,她才对“左权之女”的身份有一定认知。
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派了7个学生去给毛主席做汇报。当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左权女儿时,毛主席拉过了左太北的手,亲切地询问她家里的情况,还叮嘱她要好好学习。
那一刻,左太北觉得自己很幸福,最后毛主席还拉着她单独合影留念。
左太北和毛主席合影
不过,左太北对父亲真正地有认知,却是在1982年。那年42岁的左太北突然收到了母亲邮寄来的11封家书,这些信都是父亲写的。
在此之前,父亲在左太北心里就是英雄的形象,直到读完这些家书,她才真正地体会到父亲是那么的爱自己。
在左太北看来,父亲对她的爱渗透在每一个字里。夏天,父亲会给她带来小衣服,冬天,又担心延安太冷,冻坏她的手脚。
当得知女儿生病时,左权在信中焦急地写道:“有了病必须找医生。”而且,父亲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说:“永远地爱着太北。”
接到这些信时,左太北已经42岁,可是她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哪怕到了花甲之年,父亲的家书依然会让她泪流满面。
左太北
虽然左太北长大后,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是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先后任职于国家经委、航空航天部等部门。
工作中左太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后因工作出色,还曾担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计划司副司长,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一生。
退休后,左太北也没有安享晚年,而是经常参加慈善活动,和丈夫一起回当年父亲作战的根据地慰问村民,甚至一度捐光了工资。
2019年6月25日,左太北因病去世,终年79岁。她替父亲看到了新中国,并替父亲走完了未走的路。
如果左权将军能有知,爱女是国家栋梁,心系百姓,一定会深感欣慰!
(本文原创首发,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