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时代的日本有多脏(昭和时期的日本)
昭和时代的日本有多脏(昭和时期的日本)
对于大多数喜欢去日本旅游的人,日本给人的印象是干净的、礼貌的、雅致的、现代的。
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繁华,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日本都市,充满了现代诱惑,这也使得日本成为了旅游业最繁华的国家之一。
在国内,很多喜欢旅游的人,对于去日本总是抱着期待憧憬,仿佛是去朝圣,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确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真实的日本社会真的是如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吗?今天,小编就带各位看官揭秘日本政府刻意掩盖的繁华社会的阴暗面。
最近流量爆炸的日本 Vlog 主题,不再是拍吃什么精致和风食物、看什么动漫文化、花前月下。而是揭露社会的阴暗,日本繁华下掩盖的暴乱,污秽,探秘精致日本面纱后最穷最破的贫民窟。
YouTube 上部分探秘日本贫民窟的视频
作为如今高度现代化的日本大都市,你无法想象的是,日本平民窟就在游客们最爱去的街区隔壁,或许拐一个弯,走过一段阴暗的小道。这些Vlog博主们口中日本最大贫民窟,并不是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就在大阪通天阁繁荣商业区对面的街区——西成区爱隣。
这个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的街区,却生活着超过四万日本贫民,其中包括 9000 以上的无家可归者,即流浪汉、街友。他们当中 85% 以上都是中高龄单身男子,都是在昭和末年建设出新大阪、塑造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劳工,如今却因年老体衰无工可做,而靠政府救济,活着。
曾经的爱隣因完备的基础设施成为全日本劳工最爱的站点,始建于 1970 年的西成劳动福利社不但可以找工作,还可以办社保、仲裁和看病,甚至还有社交属性,为劳工们搞了食堂和娱乐室。这里就像中国城市内的城中村,只是更黑暗和阴晦。这里并不是劳工的乌托邦。
根据原田刚在《 叫びの都市――寄せ場、釜ヶ崎、流動的下層労働者 》中的描述,面对警方和黑帮的勾引,釜ヶ崎劳工多次发起武斗,1961 年至今已发生 24 次暴动。而在日本金融危机爆发后,这里更是成为了爱隣人的噩耗,全日本工作机会激减,失业人口也随之暴增,劳工们从事最多的建筑业受到打击最大。因此劳工和爱隣的命运,也随时代改变而渐渐灰暗。
1961 年的第一次釜ヶ崎暴动
至此之后,釜ヶ崎从城乡接合部的定义进一步滑落,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污秽暗黑之地,概而括之地将这里的人也形容成地痞、无赖和恶棍。残忍凶手市桥达也在虐杀英国女子之后,藏匿在这里打零工呆了 3 年的故事,更让人们坐实了对釜ヶ崎地区的暗黑想象。
如今,大阪人提到爱隣,总会皱起眉头,甚至还会骂一句“垃圾”,像《 寄生虫 》的电影片段一样,说那是一个充满尿味和垃圾味的污秽之地。社会和日本政府选择性的遗忘,遗忘了这里的恶人是这座城市的奠基者,是日本早期社会的主要生产者,2014 年,日本导演太田信吾拍了一部有关釜ヶ崎贫民窟的电影。政府不但封禁了电影,还主动贿赂他 60 万日元,要求他不要把这事说出去,扯开他们的遮羞布。
现在,谁也没想到,政府解决不了的爱隣顽疾却在互联网 Vlog 的影响下发生悄然改变。这里成为了旅游胜地,或者用国人的话说成了网红打卡地。
曾经,为了照顾这些人的消费力,这里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消费洼地,一切东西的价格,都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在当地居民最爱采购生活物资的玉出超市花园店内,肉便宜了 50%、青菜便宜近 75%,还时不常地每天搞个 1 日元神秘商品特价。作为高消费的日本,这里的物价比国内还要低。而这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而有网友去了这里后,大发感慨,从 Vlog 的视频中,能看见街友的家大多在街边,是用纸箱、被褥和其他废物堆砌起来的屋子。它们沿街排列,零散地分布在这个区域的各个角落,这些劣质的建筑物如寂寥黄沙般向远方铺展,无边无垠。
如果你仔细看了 Vlog,就能从镜头划过的招牌里,发现一个很悲惨的细节:很多街友的招牌上都有 “ 釜ヶ崎越冬斗争 ” 这几个字。之所以 “ 越冬 ” 这件事能上升到斗争的高度,是因为每一年都会有露宿街客在瑟瑟寒风中被冻死。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无法想象还有被冻死和饿死的人,然而在繁华的日本,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我们说,存在即合理,但是它真的合理吗?
现在很多去这里旅游的外地人,甚至是当地人,或许人们总喜欢复古的东西,喜欢去曾经被人们视为污垢之地的地方,请街友喝两杯他们最爱的酒,吃一顿普通却在他们眼里豪华的大餐,拍成视频传到网上,很多人点赞评论,有爱心。但在这些体验之后,却少有人会真正去了解这些街友为何成为街友,也少有人在乎他们背后真正的伤痛。
而现在,随着知名度极大地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个曾经的污垢之地,这里成了日本新的旅游胜地。街友们的生活,变成了游客的景观。对于一些尚有劳动力的劳工来说,这种转变是件好事,旅游业的发展让他们能找到工作赚钱,找到改变自己生活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将这片无主之地从不管事的政府手里买下来,但是,这片地区的逐渐繁荣并不全是美好。
对于那些苍老到无法工作的劳工来说,当地物价上涨让生活压力剧增,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向外迁徙,离开他们生活数十年的地方。面对这点,西成区保健福祉课的负责人认为,难以呆下去的高龄劳动者有可能被社会进一步孤立,而他们离开这里之后会进一步增加救助难度。
在这些街友和劳工中,最多的模样,是沉默,面无表情的沉默,也或许是面对生活,已然习惯,麻木,就像这里的一句格言一样:“20 岁、30 岁的时候想成为男人,40 岁、50 岁的时候想要作为男人一样活着,到了60、70 岁,只想像男人一样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