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中国西边的邻国,为何越来越穷了?
吉尔吉斯:中国西边的邻国,为何越来越穷了?
2020年10月4日,中亚内陆国吉尔吉斯局势扑朔迷离陷入混乱,让这个位处亚洲地理中心的国度瞬时蒙上动乱的阴影。
作为中国的邻国,吉尔吉斯的主体民族吉尔吉斯人,生活在中国境内的民族对应的是柯尔克孜,中国境内有超过18万柯尔克孜人,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这个民族在唐代叫“黠戛斯”,打败回鹘汗国而成为漠北强权,历代中国古籍中也不乏对该民族的记载。
吉尔吉斯只有4个邻国,包括中亚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和塔吉克,东边的邻居就是中国,国土面积199951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山西省(20.56万平方公里),人口仅640万。1876年被沙俄吞并,此后就跟俄国脱不了关系,1936年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最后一天独立。按理说,明明摆脱了苏联的“压榨”,为什么吉尔吉斯依然过得不好,一直处于动乱之中,越来越穷了呢?这个中亚国家又是如何不由自主成为大国博弈的棋盘的呢?
壹
上古时期:中国与吉尔吉斯早有往来
西汉《史记.匈奴传》中提到匈奴时,曾以“鬲昆”(隔昆)称呼现在的柯尔克孜族,后面还有“坚昆”、“结骨”、“纥骨”、“居勿”、“纥纥斯”、“黠戛司”、“纥里迄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斯”等名称,其实都是译法的不同。清朝时,由于蒙古准噶尔部称其为“布鲁特”,意为高山居民,被清朝所沿用。1935年,正式将布鲁特人改名柯尔克孜,直到今天。
虽然上古时期柯尔克孜族的活动范围距离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较远,但不代表该族与中华文化无关。2008年,在新疆昌吉阜康市冰川下方考古发现一处岩画遗址,该岩画时代可能是殷商青铜器时期,而该岩画与吉尔吉斯著名的岩画遗址群塞伊玛里塔什非常相似。据推测,生活在费尔干纳附近的牧牛人,曾沿天山一直向东迁徙,到达现在的乌鲁木齐一带。
3000多年前,在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三国交界处的费尔干纳形成的“楚斯特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某种关联;当周成王(公元前1115—前1079年)东征平定殷代遗民的叛乱,中亚地区的渠搜、康民、月氏等民族都来朝贺,说明周朝与葱岭(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旧称)以西的民族已有来往。
在以草原、沙漠和山脉地貌为主的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犹如一颗绿宝石。
战国时代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了周穆王(约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率军南征北讨,西抵昆仑山见到西王母,并以丝绢、铜器、贝币赏赐各部落酋长,获得大量牛、马、羊、酒的回赠,见证了当时的商贸交流。
贰
安西四镇:生于碎叶长于剑南,扑朔迷离的李白家世
唐朝国力强盛,版图逐渐扩大,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灭东突厥,2年后,派偃师尉王义宏到黠戛斯(吉尔吉斯),进行了首次接触。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在西州(新疆吐鲁番市)设立安西都护府,而后与吐蕃反复争夺“安西四镇”——龟兹(新疆阿克苏库车市)、和田、疏勒(新疆喀什噶尔),以及碎叶(吉尔吉斯楚河州托克马克市)。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黠戛斯国君亲自来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隆重相待,并拜其为左屯尉大将军、隶属燕然都护。
唐高宗长寿元年(692年),唐军再次打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至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安西四镇再次全部易手、安西都护府被迫撤销,唐朝羁糜统治该地有上百年之久。黠戛斯在唐高宗、唐中宗、唐玄宗时期多次来朝或遣使,直到唐肃宗时为回鹘所破才走向衰弱,而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正是生于此时期(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的碎叶城。
史书记载,李白祖籍是陇西成纪(甘肃天水市),隋朝末年祖先流寓碎叶,李白在此出生,小时候随父迁居剑南道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四川绵阳江油青莲镇)。《隋书.炀帝纪》记载,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权臣宇文述诬告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郕 国公李浑谋反,将李浑等李氏宗族32人杀害,所以李白的祖先很有可能因此逃往西域避难。
李白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称:“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而神龙年间为705年至707年,那时李白是4至6岁,此时唐朝已重新巩固在西域的地位,且隋朝已灭亡80余年,所以其父带他返回中原地区剑南道,也是合情合理的。
正因为李白有迁居西域的经验,又出生于碎叶,故诗文中常出现西域的意象。李白描写西域的诗,并不像边塞诗人岑参那样写实,而是略貌取神,如《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以及描摹西域胡人长相的《上云乐》: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若非亲眼所见,李白怎么会用如此形象的文字描写西域的人文特色?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其实也有一支柯尔克孜人:清代中叶,柯尔克孜族从叶尼塞河上游、阿尔泰山北部特斯河流域和科布多,先后2次东迁到黑龙江,并被安置在齐齐哈尔、黑河市、嫩江市,编入八旗,成为“旗人”的一部分,享有一定的身份待遇。
如今,在黑龙江省生活的柯尔克孜族共计2000余人,并改为吴、敖、常、韩、蔡、郎、司等汉姓。其多与蒙古族混居,故习俗多受蒙古族影响。祭祀时的杀猪宰羊,举行赛马、射箭比赛,都是与汉族、蒙古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叁
南北矛盾:南农北牧、南穷北富、南宗北俗
1993
17世纪,来自西伯利亚南部的部落到吉尔吉斯定居,之后一直由不同地区势力统治,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正式独立。
相传吉尔吉斯的名字是来自“四十”,意指史诗《玛纳斯》提到的40个宗族。吉尔吉斯的国旗也因而是一个有40道光芒的太阳。史诗的主角玛纳斯更是吉尔吉斯的民族英雄,吉尔吉斯的道路、大学和机场大多以他来命名,也不乏关于他的雕像和歌剧。
吉尔吉斯有80多个民族,民族和部族成分复杂,原来的地域矛盾一直就无法解决。
吉尔吉斯的稳定与该国特有的部族秩序与南北差异有关,吉尔吉斯斯坦南北差别很大。
南北差异更形象一点可以描绘为“南农北牧、南穷北富、南宗北俗”。南部几个州是农业区,相对来说比较穷,北部的州靠近哈萨克斯坦,工业比较发达。
南部的伊斯兰教色彩浓厚,北部的宗教色彩相对不那么浓厚。原因在于,农业区居民相对固定,建立宗教场所较为容易,但是北部牧区的居民流动性较大,因此形成了南北差异的局面。
由于吉尔吉斯北部比较富裕,大家族也集中在北边。
肆
经济困境:40道光芒的太阳,为何陷入无止境的混乱?
1993年苏联解体后的中亚国界图
吉尔吉斯拥有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并正在开发金矿行业,但大部分能源仍依赖进口。吉尔吉斯人大部分为伊斯兰,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30.67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
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布满不同的广场和纪念碑,前苏联的痕迹仍清晰可见。不过苏联的雕像已于2003年从阿拉套广场迁至不显眼的地方,最后在2011年被换成玛纳斯的雕像。
吉尔吉斯在后独立时代经历动荡的局势,2任总统先后被拉下马。
作为前苏联国家,俄罗斯对吉尔吉斯仍具有一定影响力。而吉尔吉斯也可以说是最亲俄的中亚国家。吉尔吉斯除了是主要的金矿开采中心,也是设有俄罗斯空军基地,并有驻军,也因而成为美国、俄罗斯等角力的棋盘,当然现在没有基地了。
甚至,阿坦巴耶夫7月曾到访俄罗斯会见总统普京,寻求支持。
吉尔吉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其中被喻为“钢铁丝绸之路”的中吉乌铁路更是重要一环,能够大大缩短前往欧洲的交通时间,同时提升吉尔吉斯的铁路系统水平。
只是吉尔吉斯夹在中间进退两难,铁路项目迟迟未能开工,项目牵涉选用铁路轨距等问题。如果选用我们的轨距,吉尔吉斯往后将继续发展窄轨网络,但对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条约国之间的经贸发展必然会造成阻碍。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人民的生活水平几乎没有多大改善。吉尔吉斯独立后的道路殊不容易,现在吉尔吉斯的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与喀麦隆和肯尼亚相差无几,仍然相对较穷困。民众对政府抱有无数的不满,自然带来长年不稳的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