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是什么病怎么治(肺痨是什么病?不要轻视大意了,早点治疗,远离病魔)
肺痨是什么病怎么治(肺痨是什么病?不要轻视大意了,早点治疗,远离病魔)
肺痨又叫肺结核,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般潜伏期为4~8周,呼吸道传播是人和人之间传染的主要途径。今天小九老师和大家来聊一聊艾灸如何治疗肺痨。
概述
肺痨,亦称“痨瘵”、“骨蒸”。
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等为其主症。
晋代已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如《肘后方》云:“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济生方》并指出“五劳六极,非骨蒸传尸之比,多由不能卫生,始于过用”所致,明确地把肺痨与虚劳划分了界限。
▲▲▲
现代医学称本病为“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入侵肺部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目前对结核病的治疗,虽然以西药抗痨为主,但部分“难治病例”,如结核菌对多种抗痨药高度耐药;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药物中断或不能用药;机体免疫功能缺陷等,对这些患者,则可以灸疗或中药治疗为主。
病因
本病致病因素,不外内外两端。外因系指痨虫传染,即结核杆菌入侵,内因系指正气虚弱。内外二因往往互为因果,正虚不足之人,最易感染成疾。
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肺,病变早期多为肺阴不足,清肃失司,阴虚内热,肺络受损等。
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继及脾肾,阴损及阳,出现更为复杂的证候。
艾灸治疗方法
肺痨为慢性病,病程较长。
一般初起干咳少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病变进展,破坏加重时则咳嗽加剧,痰中带血,甚至大量咯血,午后发热颧红,盗汗眠差,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或闭经。晚期则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动则气喘出现危候。下面结合灸疗特点,分型论治如下。
一、肺阴虚型
▲
症状:干咳痰少,声怯不畅,痰中带血,色红如丝,咽干口燥,饮食减少,气短胸闷,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舌苔薄,脉细数。
▲
治则:
滋阴润肺。以取手太阴、足太阳经穴为主。
▲
处方:肺俞、膏盲、尺泽。
▲
随症加穴:①咳嗽较剧者加太渊、风门;②咯血者加行间、照海;③盗汗量多者加神阙、复溜、阴郄、太溪;④干咳潮热者,加结核穴。
▲
方义:《难经》云:“阴病引阳,阳病引阴”,
肺俞为肺脏之俞穴,取其补肺阴益肺气
。膏肓俞是治疗诸虚百损的要穴。尺泽系手太阴肺经之合穴,可以肃降肺气,宁嗽化痰。加太渊、风门可助肺气肃降;加行间、照海可滋阴降火;盗汗亦虚火盛而阴液不能敛藏所致,故盗汗频作者加肾经之经穴复溜、输穴及原穴太溪泻相火而滋阴,心经之郄穴阴郄养阴敛汗,任脉之神阙扶正敛汗。取结核穴以清肺养阴。
二、脾气虚型
▲
症状:脾胃素虚或肺痨久延累及脾胃,除肺阴虚诸症外,常出现脾虚失运症状,食少,腹胀,大便溏,倦怠乏力,消瘦,面色少华,舌苔薄少,脉虚无力。
▲
治则:
养阴益气,肺脾同治。以取足太阳、任脉、足阳明经为主。
▲
处方:肺俞、膏盲、脾俞、中脘、足三里。
▲
随症加穴:①纳呆加胃俞、太白;②便溏次频加天枢、上巨虚。
▲
方义:
脾为后天之本,主饮食物的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土虚弱,不能生金,更促使肺脏之虚。故肺痨出现脾气虚弱症状时,必须肺脾同治。本方以肺俞、膏盲穴滋养肺阴,以脾俞、中院、足三里补脾助运,消胀和中。因脾与胃相表里,配以胃俞、天枢、上巨虚、太白穴调理脾胃,以资化源。
三、肾阴虚型
▲
症状:肺痨晚期,穷必及肾,出现肺肾阴液亏损症状。症见咳呛气急,痰粘难出,咳血鲜红反复发作,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心烦失眠,男子遗精,女子经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
治则:
滋养肾阴,肺肾同调。以取足太阳、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
处方:肾俞、肺俞、膈俞、关元、三阴交。
▲
随症加穴:①午后发热较高者,加大椎、曲池;②梦遗失精次频者,加命门、志室;③经闭日久者加血海、太溪。
▲
方义:肾为一身之根,肺痨患者长期发热盗汗,势必消耗肺阴,继而消耗肾阴,阴虚则火旺,导致诸症丛生。
主方中各穴旨在补益肺肾之阴,清火宁络止血。
大椎又名百劳,可治诸虚劳损,合曲池共退潮热;遗泄者加命门、志室益肾固精;闭经者加血海、太溪养血滋阴、调经。
注意事项
1.灸法治疗肺结核有一定疗效,尤其对咳嗽咯血、盗汗等症状效果显著。
2.本病重症患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3.肺结核早期,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应每年做一次X线透视检查,可以较早发现,及时治疗,并宜积极预防,儿童应接种结核菌苗。
4.要注意摄养,增强抵抗力。同时,对病人的痰液、食具、用具等均应消毒,以防止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