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知识点 桃花源记题型及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知识点 桃花源记题型及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_______
(3)具答之 具:________
(4)便要还家 要: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具答之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原句填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从“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想让外人打扰。(6分)
答案:1、(4分)(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类(3)详细(4)同“邀”,邀请
2、(3分)B
3、(3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4、(6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上:指唐太宗。 哂:微笑。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才通人 才:__________ (2)具答之 具:__________
(3)民之所以为盗者 所以:__________(4)自是数年之后 自: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在叙事时都运用了描写方法,如[甲文]“______”一词间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初见渔人时的神态:[乙]文中“_____”字描写了唐太宗听完大臣意见后的动作。(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
4、[乙]文中“数年之后”的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何异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分)(1)只、仅仅 (2)详细 (3)……的原因 (4)从
2、(6分)
(1)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村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2)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哪里用得着严厉的刑法呢?
3、(2分)大惊 哂
4、(4分)同:都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远离战乱、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异:[乙]文中“数年之后”的社会是在君王实施政策后形成的社会状态:而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只是一种想象,是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
[乙]文参考译文:唐太宗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哪里用得着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已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郑變,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變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
[注]留牍:遗留的公文。 维县:地名。值:遇,遇到。 谴:谴责,责备。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渔人甚异之 属引凄异(《三峡》)
B.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景色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总结概括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分)C
2、(6分)
(1)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2)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尽情地喝酒诵诗,以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3、(3分)第一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人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展现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4、(4分)国家太平,没有战乱;民风淳朴,生活富足;政府官员勤政爱民,体恤百姓。
[乙文参考译文]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他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候就和文人们尽情喝酒诵诗,以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他)被调到潍县当官,遇上荒年,(灾情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百姓怎能活命?皇上怪罪下来,所有罪名,我一人承担。”于是立即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期到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为他送行。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节选自杜甫《兵车行》)
[注]辚辚:车轮声。 行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 (2)停数日,辞去 去:__________
(3)此中人语云 语:__________ (4)爷娘妻子走相送 走: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用“_________”一词表现桃花源人安定幸福的精神状态,[乙]用一字“____”描写了民不聊生的悲痛情形。(2分)
4、[甲][乙]两文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分)(1)交错相通(2)离开 (3)告诉(4)跑
2、(6分)
(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3、(2分)怡然自乐 哭
4、(4分)[甲]文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乙]文则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乙]文参考译文:大路上车轮滚滚,战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挂在腰间。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中。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确实。浣:洗衣。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悉如外人 悉:________ (2)无论魏晋 无论:________
(3)其丈夫方相粪灌园 方:________ (4)自恨不如远甚也 恨: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写了群体的劳动场面,其中[甲]文中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分)(1)全,都(2)不要说,更不必说(3)正,正在(4)遗憾
2、(4分)
(1)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2)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
3、(4)其中往来种作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4、(4分)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打了水又在浣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此起彼伏)。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