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简介(贝聿铭怎么读)
贝聿铭简介(贝聿铭怎么读)
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一位美籍华人建筑师,生于中国广州市,成长于香港。其代表作有带有摩天大楼和公共建筑的世界各地许多独特建筑物。其中最知名的是1967年完成的巴黎卢浮宫的新翼,1989年完成的加州旧金山的皮亚唐韦斯中心,以及1983年完成的香港的太古广场。贝聿铭因其作品贡献于2003年获得了美国总统自由勋章。2020年5月17日,贝聿铭因病去世,享年102岁。
有这样一位美籍华人:
出身中国富15代家族,
美国为他将1979年命名为“贝聿铭年”,
肯尼迪夫人邀请他设计“肯尼迪图书馆”,
法国总统密特朗力荐他重建卢浮宫,
他被称为“现代建筑大师”。
他的一声获奖无数,
包括被誉为:建筑界与艺术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
世界文化终身成就奖。
不管他走到哪里,
有哪些成就,
他始终坚称自己是中国人,
身上流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那么这个中国人是怎么征服全世界呢?
01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身,他的祖上是苏州的名门望族。
从明朝中叶开始,不仅是一方富甲,更是有名的书香门第。
苏州的狮子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是他们家的后花园。
贝聿铭的爷爷贝理泰是我国最早的金融家,
父亲贝祖贻是中国银行的创办人。
1918年因为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聿铭在香港度过了自己的美好的童年。
1927年因为父亲调职上海,贝聿铭的中学时期是在上海度过的。
贝聿铭从小接受西式教育,周末跟假期的时候父亲会带着他回苏州老家。
贝氏家族是有名的名门望族,居住的地方面积很大,是传统的园林建筑,他可以在假山跟狮子间尽情地玩耍。
贝聿铭从小对那些霓虹灯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感兴趣,对那些高楼建筑百看不厌。
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国际饭店,从内到外的摆设、布局贝聿铭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琢磨了多少遍。
正因为如此在自己的心里扎下了根,立志想要成为一位建筑大师。
其实贝祖贻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颇为关心,想要贝聿铭以后能够做一位医生,但是贝聿铭“从小见血就害怕”,没办法自能是顺从儿子的意愿。
1935年贝聿铭被自己的父亲送往美国宾州大学学习建筑,
后来转学到了麻省理工大学,
在麻省理工求学期间,他最喜欢的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在图书馆他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欧洲现代建筑相关的资讯,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深耕自己的设计水平。
而且获得了学校举办的优秀设计奖,这让他在无形当中跟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成了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
20世纪40年代因为战乱的原因,贝祖贻规劝自己的儿子暂时不要回国,贝聿铭在一家工程公司上班,正是这家公司上班的经历,让他在混泥土材料上有了自己的认知,为以后的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1942年,贝聿铭跟同时名门望族出身的陆书华结婚,
陆书华同样也是学习建筑的高材生,
她一直是贝聿铭身后默默付出的那个人。
同年,贝聿铭考上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但是入学没多久就辍学,去国际研究委员会工作。
1945年秋天,二战结束以后,贝聿铭继续回学校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学业;
因为自己在麻省理工的成绩非常的优异,
在还没有获得硕士学位的时候就已经被哈佛大学聘请为助教讲师。
02
1946年,贝聿铭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成了系里边最年轻的助理教授。
仅仅两年以后,经别人的介绍,让贝聿铭开始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当时美国的地产大亨柴肯道夫将自己的私人办公室交给初出茅庐的贝聿铭设计,
而贝聿铭也没有让人失望,第一次崭露头角就出手不凡。
当时的地产大亨是这样评价贝聿铭的:“这位奇才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有着超人的智慧”。
从小家庭的熏陶,东西方智慧的结合,才成就了贝聿铭。
正因为第一次出手不凡,柴肯道夫接着就将丹佛、纽约几座20多层的大厦还有加拿大一组建筑群的设计任务都交给了贝聿铭。
而那时,贝聿铭不过30出头而已。
对于这样一个年纪的人来说,确实是不凡的成绩。
1955年,贝聿铭在纽约开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开始了创业的历程。
仅3年以后,他又成立“贝聿铭设计公司”,
一颗建筑界的新星开始闪耀。
他的建筑公司成立以后,订单也是接踵而至。
1967年完工的NCAR项目,成功地给贝聿铭带来了决定一生职业生涯的重要项目,就是肯尼迪纪念图书馆。
1968年,肯尼迪图书馆项目公开招标,这样大型的项目引来了很多世界一流的设计师竞相参与,希望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称得上是当时竞争最激烈的项目,贝聿铭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
杰奎琳对设计师极为挑剔,要求设计师不仅具有高雅的审美,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所以对于每一位应征者她都会亲自拜访。
杰奎琳走进贝聿铭事务所,经过通道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桌子上摆放的盛开的鲜花,灯光的照耀下格外的美丽动人;
贝聿铭办公室极简的摆设,再加上家庭的熏陶下优雅的贝聿铭,给人一种安详可信任的感觉,直接让杰奎琳拍板决定,她是这样说的:
“我觉得可以和贝聿铭一起实现一次飞跃。”
贝聿铭的外表确实不像他的成就那样出类拔萃,很平常;
但是这位东方人又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跟风度,给人老成持重的感觉,他的神态中透露出来的是自信跟悠然。
肯尼迪纪念图书馆作品完成以后,引起了一阵轰动,被称为美国建筑史上“最完美的建筑之一”,并且成为波士顿最负盛名的旅游地。
此后他又先后设计了: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玛丽大商场、
夏威夷大学的东西方中心、
麻省理工学院的地球科学大楼、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科林斯广场、
新加坡的莱佛士国际中心、
伊朗德黑兰的工业贷款银行大楼
......
贝聿铭设计的建筑,建成以后,往往都会成为人们拍照、旅游的必经之地。
03
正是因为如此,贝聿铭的名气越来越大,社会层次越来越高。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他的社交圈,基本上都是音乐家、作家、艺术家,
还有商业巨头。
有一位叫保尔.麦伦的商业大亨为了扩建父亲投资兴建的国家美术馆,不惜花重金,给了贝聿铭一张支票,数字可以随意填,只有一个要求:从图纸的设计、技术的安装,包括建筑材料、内部的装饰等等都必须是最好的。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厅竣工,这一次他仍然不负众望,充分地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主厅不同高度,不同几何图形的平台、楼梯、斜坡、廊柱等相互交错,阳光透过天窗幻化出来的图形更是美丽漂亮。
轻如鸿毛的装饰,在气流的作用下缓缓飘动,像飞鸟一样,给大厅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东厅一开馆,引来了很多人参观,仅仅50天的时间,人数就超过了100万。
“东厅代表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一种品质”、
“堪称当代最杰出的博物馆”
等好评跟赞誉出现在报纸杂志上。
因为东厅的设计让贝聿铭直接跻身于世界建筑大师的行列。
仅仅一年以后,也就是1979年,
他获得了美国全国建筑学院金奖奖章,这一年也被称为“贝聿铭年”。
2年以后,法国总统密特朗想要修整破伦伦广场的卢浮宫,打算挑选一位优秀的建筑师。
这一消息传出来,自然是吸引世界各国优秀建筑师跃跃欲试。
都希望能够获得此项殊荣,称得上是“群雄角逐”。
当时法国文化部先后向15家博物馆征求意见,让他们能够帮忙物色建筑师,居然有14位力荐贝聿铭。
法国总统决定由贝聿铭负责卢浮宫的修整工作,但与荣耀并肩的往往是黑暗的时刻。
很多的法国人认为:他们的卢浮宫是世界级的艺术殿堂,是西方文化的象征,怎么能由一个中国人负责改造扩建呢?
是绝对不可以的,哪怕你有无数的荣誉加身,
哪怕你有世界级建筑大师的称号。
1984年,贝聿铭的设计模型在媒体上刊登出来,
迎面而来的是狂风骤雨般的批评:
“这个中国人会把卢浮宫毁掉”
“这是一个最愚蠢的设计”
“这就是长在法国人高贵脸上的一颗大疙瘩”
.......
就连一些很出名的艺术大师也纷纷批评贝聿铭的设计。
1985年法国建筑师联盟公开致信法国总统,让总统将贝聿铭换掉。
在这两年期间,贝聿铭甚至都不能走上街头,因为会被吐口水、被批评;
这些带有侮辱性的批评就连贝聿铭的法语翻译都被骂哭,辞职走掉。
而贝聿铭却总是笑着说:
“我和我的建筑就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1989年3月29日,卢浮宫接待大厅正式竣工,现场剪彩的时候聚集了6万多人,全是赞美之声:
“金字塔是上天赐予的巨大宝石”
“金字塔真的很美!”
清波涟漪的水波簇拥着璀璨的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再一次向人们再一次展现了自己当之无愧的实力。
法国总统亲自授予贝聿铭最高荣誉勋章: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从那以后,曾经不被看好的玻璃金字塔成了巴黎的新地标。
04
贝聿铭可以称得上是“学贯中西”,从小家庭的熏陶,身临其境地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妙,此后前往美国学习西方的建筑精髓,能够将东西方文化取其精华的完美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西方人难以超越的杰作。
1982年,贝聿铭主持设计的香山饭店就要交付使用,那一天北京西郊格外的热闹,交接仪式有很多的中外贵宾,喜气洋洋的。
一位外国记者挤过人群,大声地问到:“贝先生,世界各地有许多重要项目等着您去设计,您为何偏偏选中香山饭店这个投资额并非特别大的项目呢?”
当时贝聿铭是这样回答的:
“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中国,我在这里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一种‘中国气质’深深地留在我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
确实虽然生活在异乡,但他始终没有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对祖国的爱一丝不减;他的家乡话还是一直说得很娴熟;他一直没有忘了自己要报效祖国的愿望。
不仅如此,贝聿铭也很注重几个子女在中文方面的教育,确实几个孩子都有不错的中文修养。
1978年,在贝聿铭刚接到北京香山饭店设计任务的时候,很激动,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离开祖国40多年了,祖国没有忘记我……”
在这几年间,贝聿铭风尘仆仆的在北京、纽约之间往返,并且多次前往苏州、扬州考察园林,为修复香山饭店设计、选料、建筑奔波,而且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留下来常驻北京,负责具体的修复事宜。
贝聿铭的助手经常是出入建筑工地,拍下很多的照片,寄给远在纽约的贝聿铭,这样可以方便贝聿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纠正问题。
贝聿铭曾这样感叹:
“我设计过很多建筑,没有感到香山饭店这样具有挑战性的,我下的工夫比国外一些建筑高出10倍。”
因为香山饭店用的不是以钢筋混凝土玻璃为出发点,所使用的材料是传统的砖瓦,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贯穿环境美与建筑艺术没的高度和谐统一;
贝聿铭正是凭着香山饭店的设计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的奖项。
1988年,已经71岁的贝聿铭决定不再接手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毕竟他的身体确实吃不消了。
在建筑的思考上,他更倾向于回归自然,探索小而美的东方意境。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是由贝聿铭之子贝建中、贝礼中组建的贝氏事务所负责具体的设计,
1995年,贝聿铭担任设计顾问,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不小的动静。
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贝聿铭提供了不少的设计灵感。
在2001年,贝聿铭专程来北京参加大楼的竣工仪式,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座建筑,我花了7年时间。这是我设计的最后一座大房子。
说在最后
贝聿铭一生设计了无数的作品,但最让他费尽心力,融合了他毕生智慧、心血与情感的作品是苏州博物馆,是他的封神之作。
1999年,已经82岁高龄的贝聿铭被邀请回苏州,设计苏州博物馆。
他将米芾的山水画搬进了现实,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是贝聿铭亲自挑选,耗费了自己很多的心血与精力,苏州博物馆真正做到了将中国古典与现代艺术完美的融合。
虽朴素淡雅却非常的美,将世外桃源的空灵与人间烟火的温度相融合。
在开馆仪式上,贝聿铭很激动地说:
“73年前,我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
他希望这个作品能代替自己叶落归根。